地鐵8號線:一站一站都“夢幻”
北段沿線車站文化特色與藝術設計風格首次公布,航空元素、海洋特色、現代科技呼嘯而至

■紅島火車站結合海洋特色,彰顯濃郁地域特色。
11月17日,青島地鐵集團首次公布了即將于年底通車的地鐵8號線北段沿線車站的文化特色與藝術設計風格。
地鐵8號線是連接膠州北站、膠東國際機場、濟青高鐵紅島站和青島北站的交通紐帶工程。在青島地鐵“一線一主題”的理念下,8號線北段的藝術設計著重提取航空元素,以“夢幻青島”為設計主題,結合青島海洋特色和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以“新媒介、新觀念”藝術手法植入空間,實現了城市文化、歷史沉淀與先進現代科技的完美交織,塑造了獨具特色的空間藝術一體化設計,為青島未來發展描繪出一幅現代科技的畫面。
結合線路規劃,8號線的標準車站將設計方案分為三個區段,依次為:空港樞紐段、沿海核心段、老城居住區段。空港樞紐段在設計上提取了機場輻射范圍及眾多的飛行元素;沿海核心段則是依托青島本土的海洋資源,風格上借鑒了海洋元素,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凝練和升華;老城居住區段以時間和空間軸為線索,當置身站內,宛若穿梭在時空隧道中,帶乘客身臨其境般感受青島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氣息,呼應島城的老城區印象。標準站使用不同的色彩搭配,通過顏色的組合在共性中尋求個性,同時也烘托室內空間氛圍。各車站結合區域文化,體現藝術造型,凸顯整體空間的設計氛圍。
膠東機場站、膠州北站、紅島火車站、膠東站則是四個特色車站,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氣息和文化體驗。

■膠東機場站以“一片縈繞在山間海邊的云海”作為設計靈感來源。
膠東機場站
提取航空元素,描繪科技畫卷
膠東機場站以“未來之光”為主題,空間設計引入“藍天”元素,營造空間氛圍,運用最純粹的形式、材料、燈光語言,實現“藍天白云交相輝映,風起云涌變幻無窮”的演繹。
以“一片縈繞在山間海邊的云海”作為膠東機場站公共空間的藝術品靈感來源,車站創作一個似云又像海,飄浮在空中的藝術作品。以自然中流動的云層和波光粼粼的海面為原型,藝術品打造了特定的形態、圖形、肌理、構造、空隙和光效,并通過參數化的方式對云海的律動過程進行捕捉和再創作,突出了自身獨特的創意。

■紅島火車站中心區域天花板設計頗具視覺沖擊力。
膠州北站
嵌入紙鳶元素,塑造“未來清風”
膠州北站的天花板造型由山東特有的“紙鳶”演變簡化而來,將燈光交錯置于鏡面面板之后,通過非直射光源的漫反射照亮整個站廳空間。
藝術品的創作從空間出發,將天花板、柱子、墻面以三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表達。呼應空間設計“紙鳶”設計元素,在處于視覺中心的天花板部分,嵌入形似“飛行器”和“翅膀”的燈光裝置;對其周邊的柱子、墻面輔助以抽象圖形,強調天花板與墻面的呼應關系,烘托站廳整體氛圍。藝術品整體棱角分明,極富動感,這種燈具置于天花板十分前衛,給人強烈的科技感,塑造了“未來清風”的車站主題。
紅島火車站
結合海洋特色,打造城市客廳
紅島火車站空間設計將嶗山石峰跌宕、海浪拍打、海鷗飛翔的動人景致融入其中,使未來感十足的地鐵空間彰顯濃郁地域特色,讓乘客感受到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的意境,打造地鐵站里的“城市客廳”。
站廳層中心區域天花板設計以八組玻璃天窗為基礎,另增加八個尺寸相同的裝飾性玻璃天窗,形成由十六個尺寸大小一致模塊變化組合的排列,在弧形天花板的穿插下形成有一定視覺沖擊力的中軸線。四周墻立面設計則汲取了藍色海景、沙灘、日落晚霞等自然景觀色彩,不僅呼應了海港的自然美景,而且為公眾辨別方向及識別標識帶來更多的功能性指引。以垂吊的陳列方式,用“白”來層疊地映襯出不同視野下豐富多樣的藝術形態,此藝術裝置綜合體令人想進一步探訪那抹蘊含著“光”的隧道,營造神秘并引發無限想象的藝術空間。獨特的設計為空間營造出特殊光影效果,光線透過鋁網抵達地面,變得十分柔和且層次豐富,隨著一天當中太陽角度的不同,效果也會隨之不斷變化,乘客在穿梭于光影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藝術品帶來的光線彌散的美感,達到藝術、設計、材料與環境的完美結合。
膠東站
唱響綠色主題,愉悅乘車體驗
綠色代表自然生態,綠色發展亦代表未來趨勢。膠東站以“綠色未來”為主題,象征青島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
車站整體色調統一和諧,在個別墻面與天花板的色彩交接處,利用墻面色彩的處理以及柱子的造型劃分,使空間更具有標識性。簡單純粹的空間形態搭配夢幻多變的色彩與燈光,詮釋“夢幻青島”的設計主題。車站融合了海天元素,通過解構重組飛機的外形與海鷗展翅飛翔的形態,設計提煉出抽象的線條符號,并將其運用在天花板造型的設計中。設計盡可能避免光源點對人眼睛造成的不適,采用標準化燈具和漫反射光源,同時避免使用大面積的高純度色彩,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為乘客創造輕松愉悅的乘車體驗。(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文 劉 棟/圖)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