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關青島10月房地產銷售數據出爐,在銷售面積榜單中,恒大文化旅游城項目以3.66萬平方米的成績位列榜首。而在2020年1—10月份累計銷量榜中,中歐國際城摘得冠軍。在多個榜單中,我們都能看到諸如海岸萬科城、佳源雙子星城、綠地國科健康科技小鎮等以“城”“鎮”命名的樓盤項目。
近幾年,隨著青島市政規劃、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北岸城區、西海岸新區等區域樓市高速崛起,成為地產大鱷們爭相入駐的香餑餑。位置略遠和缺少必要生活配套往往是這些區域的共同特點,要想吸引置業者關注,自建商業、教育等設施在所難免。城市綜合體、商業綜合體、產城融合等大項目拔地而起,轟轟烈烈的“造城”隨機開始。而且與當年卓越蔚藍群島、萬科新都心的造城方式不同,注重生態與文化建設。住進城中城,要承擔項目發展的時間成本,當然也會因為豐富的配套設施受益,看上去很美的城中城你會選擇嗎?
低成本置業 偏愛城中城
近幾年青島樓市的價格一直處于理性的穩定價位,對置業者來說,穩定的價格區間往往是最好的出手機會。從去年開始,市民孫先生就考慮家庭居住條件的改善計劃。“我是二孩家庭,要考慮更大的居住面積。最早的方案是去浮山后,但價格有點高。后來在周邊考察,最后定的是中歐國際城。”孫先生最后出手的是一套200多平方米的疊拼,有超大的平臺和院子,當時總價才400多萬元,這樣的價格如果換成市區的成熟社區,僅能買到一套100多平方米的高層公寓。
除了價位,生活的便利性和配套設施也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 “周圍有青島中學這樣的優質教育資源,商業設施也在建設中,也許現在還有點荒涼,但我更看好它的未來。 ”孫先生坦言,手里資金有限的前提下,只能用時間成本來交換。
而更早置業的市民趙斌似乎也嘗到了甜頭,7年前趙斌在卓越蔚藍群島買下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剛住進去的感覺特別荒涼,空蕩蕩的車庫、塵土飛揚的小土路。 ”但經過近10年發展,小區里有了幼兒園,周圍有小學,商場也起來了,讓居住體驗直線上升,趙斌覺得當初付出的時間成本已經得到了回報。
“造城”興起 升值空間巨大
城中城的概念在青島到底什么時候開始的,已經沒辦法考證。其實,最早我們更愿意把這樣的樓盤項目稱之為 “城市綜合體”。
從規模和形式上來說,城中城的概念可以是華潤萬象城、萬達廣場,還有正在建設的遠洋萬和城、青鐵華潤城這樣在市中心以商場帶動住宅,滿足居民實現一站式綜合消費需求的小型城中城;更可以是海岸萬科城、中歐國際城、萬達東方影都這樣,包含生活方方面面的,真正的城中城。
城中城往往位于主城區與周邊區域結合部位,地產商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拿地,所以會有更低的房價。當然,也要用成本來建造各種配套設施,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一整片區域快速成長。這也導致了這樣的“造城”運動得到了政策和規劃的支持。例如海岸萬科城、中歐國際城等,不僅在修路等市政配套迅速完善,還在政府合作共建學校方面得到支持。可以說城中城在帶動商圈及片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承載著城市建設的厚望,無疑將增強購房者的置業信心。
對于自住購房者來說,購買這種大盤的利好是肉眼可見的,能夠逐步感受其多項配套帶來的良好居住體驗感,商業、教育、醫療等必需的各項配套有了,一些置業者不用再糾結于動輒兩萬元起的主城。對于投資類購房者來說,關心的是項目長遠利益,而這些融合了教育、醫療等多項配套的復合體大盤,不僅可以服務自己的業主,也能夠帶動輻射周邊,帶來巨大升值空間。
增加文旅配套 城中城再升級
在商場、學校這樣的配套設置之外,早在多年前即墨鰲山衛的溫泉小鎮建設過程中,文旅項目的加持,就讓城中城的概念有了更深層次的定義。幾年前,東方影都更明確地將影視拍攝和主題樂園,納入到綜合體的范疇,城中城迎來了新的升級。
而眼下熱銷的恒大文旅城項目,大型恒溫水樂園、歐堡星級酒店、國際風情街、恒大鉑金會所等豐富業態納入其中,讓項目更兼具獨特的服務功用。同樣模式還有華僑城水岸東方項目,將農業、旅游、文化、科技全息產業融合在一起。周邊配套蓮花灣農場、有機農業園等,將住宅與現代農業相融合。文旅城中城大多位于城市周邊區域,在吸引當地人置業的同時,也可以滿足主城區居民度假的需求。清新的空氣、優美的景色及可以自給自足的商業模式,也成為很多養老型置業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