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3日訊 為提高自然災害災情管理能力,日前山東省發布《加強全省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要求建立覆蓋全省城鄉社區,能夠熟練掌握災情統計報送和開展災情核查評估的“省—市—縣—鄉—村”五級災害信息員隊伍。
30分鐘電話有反饋
災害信息員是做好災情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承擔著災情統計報送和管理職責,是災情報告系統的具體實施者,對應急救災決策起到基礎性支撐作用。方案要求,2020年底全省每個城鄉社區有1名災害信息員,確保及時完成統計核查上報等災情管理工作。
《方案》明確災害發生后,災害信息員要嚴格按照《自然災害情況統計調查制度》,及時、規范、有序報送災情。對于突發性自然災害,縣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在災害發生后2小時內將本行政區域的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向市級應急管理部門報告,市級應急管理部門接到報告后,要在1小時內審核、匯總并報告省應急管理廳。對造成縣級行政區域內3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社會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房屋大量倒塌、農田大面積受災等嚴重損失的突發性自然災害,縣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在災害發生后1小時內,及時核實并報告市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省應急管理廳;市級應急管理部門要在1小時內審核匯總上報,并及時續報災害有關情況,嚴禁遲報、瞞報、漏報、誤報和謊報。對于發生的特別重大、重大自然災害,在災情穩定前,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落實災情24小時零報告制度,逐級上報上一級應急管理部門。原則上電話反饋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書面反饋(包括傳真、微信、短信等方式)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
24小時應急值班
《方案》要求,汛期等災害易發頻發時期,要強化災情監測預報和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做好搶險隊伍、應急物資、裝備設備和避難場所等應對處置準備,完善應急預案,確保有效應對處置。要及時組織開展災害隱患排查,堅決轉移可能受到災害威脅的人員,嚴防極端天氣引發次生災害。嚴格執行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尤其要妥善安排好雙休日、節假日期間的值班帶班工作,確保災情應對處置及時有力有效。要密切跟蹤關注災情變化,及時啟動救災應急響應,迅速組織搶險救援。要建立健全工作臺賬制度,強化救災款物管理使用。對于因災死亡失蹤人口,要統計完備的信息要素,明確因災死亡(失蹤)人員姓名、身份證號、性別、年齡、民族、死亡(失蹤)時間、地點、災種、原因等,并在災情報告后附詳情況說明。對于倒塌損壞房屋,要規范填報戶主姓名、身份證號、家庭類型、家庭人口、住址、倒塌房屋間數、損壞房屋間數、房屋結構等信息。
建立健全容錯機制
為激勵引導廣大災害信息員立足崗位、扎根基層、務實奉獻,不斷增強災害信息員的社會責任感和認同感。《方案》要求,對能夠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按時統計報送災情信息的災害信息員要予以表揚,對工作突出、成效顯著或挽回重大損失的按省有關規定予以獎勵。對報災失誤或延誤并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要建立健全容錯機制,對于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履職到位,但確因客觀條件不允許導致未能及時、準確報送災情信息的災害信息員,應當免于問責,保護工作積極性。(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于滈)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