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5日訊 作為新基建七大核心領域之一,工業互聯網迎來了發展的新風口,企業、資本爭相涌入。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在這一領域深耕十多年,并最終為中小企業作出了工業互聯網轉型的成功典范。 2020年7月8日,伴隨著深交所鐘聲的響起,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300840.SZ)正式登陸創業板,這是市場對酷特智能“互聯網+大規模個性化定制”C2M商業模式投下的信任票,也是推動酷特智能在工業互聯網道路上繼續發展的新動力。
生產方式之變
無形的手驅動“魔幻工廠”
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必須快速推陳出新,酷特智能C2M商業模式,實現了高效生產和個性定制恰到好處的結合。
酷特智能工廠生產流水線。柳棟 攝
在智能工廠里,每套定制西裝有一張專屬“身份證”,里面記錄著定制西裝的面料、尺碼、樣式等信息,后續環節都會根據“身份證”進行。工人的操作臺上安裝了LED顯示屏,拿著“身份證”輕輕一掃,就能知道怎樣的加工。一條流水線運轉一天,數千套顏色、大小、設計不同的西裝便被生產制作完成。這就是酷特智能探索出來的“互聯網+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生產模式。 “在酷特智能的工廠中,沒有廠長、車間主任、班組長等傳統中‘指手畫腳’的人,有的是嚴密的數字化監控體系,從對結果的監控變成實時的監控。 ”張蘊藍說。
如今,酷特智能的生產車間可以實現無人管理,服裝上的“身份證”就是指揮棒,流水線上款式各異的定制西裝日產4000套,所有生產的服裝均已售出。
商業模式之變
引領大規模個性定制時代
生產方式的根本性改變,帶來了酷特智能銷售模式的改變。一直以來,受制于大批量的生產方式,傳統制造業遵循著“先生產再銷售”的經營模式,但企業的銷售速度很難跟上市場變化速度,從而導致企業積壓大量庫存。酷特智能所打造的“客戶先付款,企業后生產”的模式,使得企業生產的每一件服裝都已提前銷售,一下子解決了傳統生產模式下的 “庫存問題”,沒有資金和貨品積壓,運營簡單,風險更低。
對消費者而言,由于工廠通過個性化定制生產直接滿足其需求,去除了渠道商、代理商等中間環節,他們不僅可以得到更高性價比的定制產品和服務,而且也無需再分攤企業成本,獲利更多。
解決了庫存這個后顧之憂,酷特智能開啟了更“大膽”的商業模式,把只有高級工坊才承接的高級定制西服搬到了工廠流水線。客戶可以直接從官網上定制自己想要的西裝,不僅可以選擇材質、顏色、大小、風格,甚至可以要求在西服里面繡上有紀念意義的文字。相比于批量生產的傳統服裝,高級定制無疑有著更高的經濟附加值。
經過十余年的努力,酷特智能憑借著“互聯網+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C2M商業模式,2013-2019年連續七年實現經營收入30%以上增長。在企業實際經營中,與轉型前的傳統模式對比,企業生產效率提高了25%,成本下降了50%以上,利潤增長了20%以上,而且也完成了從一家傳統的成衣工廠到一家數據驅動生產全流程,能夠以工業化手段、效率及成本制造個性化產品的智能工廠的轉型。
經營理念之變
轉型中的“痛并快樂著”
轉型往往伴隨著陣痛。張蘊藍坦言,酷特智能轉型的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與硬件的更新換代相比,更難的是人們觀念的轉變。回憶起工廠的第一條流水線改造,張蘊藍至今還記憶猶新,為了鼓勵工人到經改造后的流水線工作,她甚至開出了高工資、不加班的條件,但效果卻仍然不明顯。
2009年,張蘊藍正式擔任酷特智能總裁,當年她就大刀闊斧地砍掉了三分之一的加盟商,辭退了所有地推人員,這也造成了公司人心動蕩,當年公司業績就下滑了50%。經歷過那一次,張蘊藍的成長是巨大的,她和父親一起重新梳理了企業架構和流程,砍掉了80%的中層管理者,實行一種去部門化、去領導化、去科層化的扁平組織結構。這一變革,在酷特智能被命名為“酷特云藍治理之道”。
面對這些改革過程中經歷的陣痛,帶領企業走過10多年轉型升級路的張蘊藍有著自己的見解:轉型必然會帶來短期陣痛,但就是在這個痛苦的磨合過程中,企業全體員工開始接受新的觀念和事物,大家的理念和目標變得越來越一致。伴隨著“互聯網+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C2M商業模式的成功,公司上上下下對這一模式有著高度認可。
掌門人之變
酷特背后的最強父女檔
2005年,作為紅領創始人的父親張代理準備讓女兒張蘊藍接班家族企業。回歸之初,張蘊藍隱藏了自己是“掌門人”女兒的身份,從基層做起。張蘊藍說,那段日子很苦,作為新人,只能利用下班時間為自己充電。但現在看,正是得益于那時的積累和沉淀,自己才會有今天內心的充盈和自信。
張蘊藍和父親紅領創始人張代理。
“我是一個幸運兒。”作為家族企業第二代,張蘊藍感觸頗深。她告訴記者,父親張代理在進行企業傳承的過程中最大的智慧在于會放手,這樣的包容和信任則是激勵張蘊藍能在工業互聯網這條賽道上十年如一日堅持的最大動力。
年齡不同、經歷不同,兩代人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分歧,但在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這條路上,父親張代理永遠是女兒最堅定的支持者,有了這樣的共同目標,父女二人齊心協力、取長補短,實現了從紅領到酷特的轉型,完成了從傳統紡織服裝企業到工業互聯網標桿的蛻變。(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李沛)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