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城召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題研討會 專家支招找準對標方向

青島老城申遺這項漫長而高強度的系統工程,昨日開啟了一個重要的新節點——青島老城區遺產價值研究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研討會暨青島申遺工作培訓會議,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召開。研討會由青島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國內著名世界遺產研究專家,省、市知名文史學家濟濟一堂,帶來國內外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和保護管理的先進經驗,為青島老城區申遺提供思路和方向路徑,并就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申報趨勢和價值要素等進行研究分享。

專家為申遺團隊“加餐”
青島自2019年開始全面啟動老城區申遺工作,目前正需要專業人士集思廣益,給予經驗和思路,為申遺工作團隊展開高質量的培訓。研討會即是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舉行,與11月份青島市政協、市文旅局組織赴廣州、廈門、杭州、龍巖等遺產地的學習相銜接,研討會為青島申遺工作者的理論知識和業務素養的全面提升助力。
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呂舟以 《關于城鎮類型世界遺產地的申報方法》為題,逐一列舉了非洲的阿斯馬拉、孟買的維多利亞和裝飾藝術風格建筑群、澳門的歷史城區以及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等遺產地在遺產要素和風貌保護方面的實踐經驗。他認為青島的老城申遺與這一類以外來文化凸顯價值的遺產類型較為接近。

山東省文物局原副局長由少平、北京清源視野文化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魏青則分別從申遺中的風險評估和城市遺產的認定與保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申遺過程中需要防控的風險和所要遵循的原則。
華僑大學教授王唯山、清華大學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高級工程師孫燕、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講師徐桐,分別分享了各自所主持或參與的廈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和日本歷史城市保護等申遺項目保護管理的具體案例。
將編制老城區保護規劃
青島全面啟動老城區申遺工作兩年來,成立了市領導任組長的申遺工作領導機構。申遺工作已經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初步明確了青島老城區申遺的價值主題,即:20世紀新城的早期規劃和營造實踐,并初步劃定遺產地范圍。
研討會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副總規劃師潘麗珍、北方工業大學副教授錢毅、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樹楓,青島理工大學教授徐飛鵬等專家結合青島市歷史文化沿革和城市文化內涵,提出了對青島城市建筑和歷史文化名城特色與價值的思考。

潘麗珍建議青島成立老城區遺產管理委員會,負責統一管理落實申遺工作,同時抓緊開展申遺文體和保護管理規劃編制。而目前,這些工作正在逐項展開。
按照老城區申遺工作方案的部署,下一步青島將繼續做好申遺的基礎性研究工作,著手編制《青島老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文本》和《青島老城區遺產地保護規劃》編制;著力推進《青島市文物保護條例》立法工作,為申遺工作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同時,申遺工作還將與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提升的總體工作部署有機結合,與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緊密銜接,通過老城區申遺,更好地實現城市文脈的傳承和城市功能的有機更新,服務社會和民生,在保護城市文化遺產的同時推動城市內涵的更好展示和城市品質的不斷提升。
/ 相關新聞 /
鼓浪嶼申遺歷時9年
在諸多國內外文化遺產地的經驗中,廈門鼓浪嶼成為專家口中出現頻次最多的地名。從2008年啟動申遺工作到2017年申遺成功,鼓浪嶼跑了一場歷時9年的“超級馬拉松”。而作為申遺的前期準備工作,早在2000年起,廈門就著手先后制定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對鼓浪嶼進行整體規劃和科學保護,申遺過程中,全面進行整治提升,核心要素全部完成整治修繕,修復了約100棟閩南風格的建筑。在研討會的專家中,多位曾參與過鼓浪嶼遺產地的價值挖掘和認定,并參與其申遺的全過程。
關于鼓浪嶼所彰顯的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鑒,它持續保護、管理的難度,以及以文化保護為導向的國際社區型遺產地的價值定位,都給在場參與學習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申遺的過程就是一個提煉遺產核心價值和選擇核心遺產要素的過程。魏青解讀鼓浪嶼的核心價值要素:這里有多國的參與共管模式,有完整的社區功能,有融匯中西的人居理念的表達,有一個海島式的自然與人文交融的整體形態特征。它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多樣性,文化之間的對話的和諧共生。魏青認為,在這樣一個歷史城區里,一個活態的文化場景是特別需要關注、保護和維持的遺產要素內容。
目前鼓浪嶼已成為青島老城申遺的一個重要的對標遺產地。
/ 新聞背景 /
老城:青島的無價之寶
青島有28平方公里歷史城區、13片歷史文化街區,其中在老城區6.9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內,聚集了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5處,文物建筑近千棟,歷史優秀建筑313處,名人故居50處,擁有八大關和小魚山兩片國家歷史文化街區,還有不計其數的傳統風貌建筑。它們反映了一個多世紀以來青島建筑和城市規劃的發展,代表了建筑風格、材料和技術的進步,各個街區的特征也鮮明體現出多元文化融合的過程。而近百位歷史文化名人曾經的聚集,也為青島留下了大量豐富的文化遺產。港口與要塞是青島老城歷史的見證,它在1897年已成為北洋海防體系中重要的軍事要塞、海港城鎮。
在20世紀上半葉的亞太地區,青島被看作是少有的按照規劃建造的新城典范。其城市發展和建設以德國1900年 《青島城市規劃》為基礎,在1914年日本的 《青島城市規劃》中加以延續,又在1935年民國政府的《青島市施行都市計劃方案》中得到發揚和創新,最終形成了今天看到的青島歷史城區的基底。
申遺的意義是什么?
根據 《世界遺產評定準則》,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必須達到“準則”標準,并首先進入所在國家的申遺預備名單,且每個國家每年僅允許一項文化遺產入選世界遺產。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此前澳門歷史城區、廈門鼓浪嶼、杭州西湖等國內城市成功申遺之路都說明了這一點。有統計顯示,福建土樓申遺之后,參觀人數達到此前的5倍,并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武夷山申遺后游客數量年均增長10%至15%。(本版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李魏 宋新華)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