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0年12月1日5版

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
企業家“吐槽”青島
招商的“熱情”,讓企業“不堪其擾”
青島打造世界創投風投中心,吸引更多基金落戶是重中之重。前幾天北京有幾位基金圈的朋友和我聊起來,說現在一個月之內能接待好幾波青島不同部門、不同區市的“招商客人”,一方面覺得青島吸引招創投風投熱情高漲,給出的政策很“誘人”;另一方面也有一點“不堪其擾”的意思。
我認為政府應該適當地轉換下思路,用“聰明”的方法招商,如用業務需求和可能投資,通過市場化手段將國內頭部創投風投企業吸引過來,讓他們覺得來青島大有可為。例如青島要發展大健康產業,可以把各個區市發展大健康產業的規劃、需求都集中起來,定下目標,確定好投入資源,統一對外發布,在創投風投企業中公開招標,通過他們成熟的資源和優勢把這個產業發展起來,肯定會事半功倍,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家一家地登門拜訪,只有政策沒有市場需求,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青島國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總裁 馬令海
減免房租的優惠政策要因地制宜
我們在青島設立的研究院馬上就滿三年了,按照所在園區的政策,減免房租的優惠政策即將截止。我們屬于新型研發機構,創新成果孵化的周期比一般企業要長,即便這樣我們每年的營收現在也能達到一兩千萬元的水平。據了解,和我們情況類似,四川大學在某城市獲得的減免房租優惠政策長達十年,從這方面就能看出當地培養產業的決心。我希望青島在制定這方面優惠政策時也能借鑒一下外地的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制定不同的政策,讓更多想在青島干事創業的創新性企業和機構能夠安得下心、扎得下根。
——某外地大學副校長
說是知識產權貸,結果仍要傳統抵押物
疫情之下,企業的現金流情況變得至關重要,許多受影響的小微企業屬于扶一把就能活下去。但好的政策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不那么理想。
例如,知識產權可能對企業來說價值一個億,但到市場上卻不被認可。從銀行來看,知識產權沒有多少可變現價值,風險承受能力沒那么高,不能接受這種風險敞口。各家銀行推出知識產權貸款,最終仍然要求追加傳統資產抵押物,這對企業而言不是太好的融資補充手段。
——青島某企業負責人
孵化器審核 不能“一棒子打死”
近年來,青島的創業熱情高漲與眾多孵化器的良好運行關系頗大,但青島的孵化器卻也面臨著一個共性問題:針對孵化器的配套政策及支持力度正逐漸縮減,甚至在后期審核過程中出現了“一棒子打死”的個例。比如,有孵化器聘請了創業導師,也按規簽署了相關協議,但在申報審核時被提出沒有提交導師的資格證書,當孵化器補提交證書時,就被認定為事后提交無效。類似情況,打擊了孵化器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建議相關部門在孵化器審核過程中允許存在一定“容錯率”,并在提交審核材料前開展相關輔導工作。
——觀海網友jhnnjm
產業鏈招商 要克服“短平快”的沖動
成熟的產業園區應該是產業發展平臺和產業鏈要素配置的產業綜合體,招商引資應該有完整的運營體系。一個園區從規劃之初就要確立產業招商目標,看準一個產業并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從而構建一條產業鏈、一個產業集群、一個產業生態,對區域的發展形成產業強磁場,實現效益最大化。
但是,我們企業在青島發展的這些年看到,產業園區招商還是注重“短平快”,只盯著眼前利益,追求短期見效,往往引入與產業鏈無關的項目。結果到后期,真正符合園區產業鏈的想進來,往往被告知沒地了,項目落不下。還有的園區招商資源整合只是掛在嘴邊,低端低效或披著偽概念的項目卻熙來攘往,導致園區內企業資源形不成產業鏈。
——某央企副總裁
熱線電話:12345 82863300 82933327
郵箱:qdrbyljdb@163.com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客戶端與市政務服務熱線12345聯動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