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柳州市柳江區(qū)穿山鎮(zhèn)高平小學一學生被欺凌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網友直呼:“完善法律,嚴厲懲治校園霸凌者!”法律的完善真的可以減少校園暴力嗎?可以。但面對校園霸凌,不能光靠法律,更要靠教育。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份題為《數字背后:結束校園暴力和欺凌》的報告顯示,大約有1/3的學生(32%)被學校同齡人欺負至少一次或受到過人身傷害。校園暴力和欺凌是中國乃至全世界學校共同面對的一大問題。
近年來,許多影視劇作品也以校園霸凌為題材,引發(fā)了人們的熱議和社會的廣泛關注。2020年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學校保護”一章,明確規(guī)定了學校在學生欺凌及校園性侵的防控與處置機制。這些舉措無疑是解決校園霸凌路上的進步,但在此之后媒體公開報道的嚴重校園霸凌事件依舊屢見不鮮,且行為的惡劣程度令人震驚。法律明明已經進一步完善,為何情況還是不見明顯好轉?
誠然,法律的作用不可忽視。相較于之前此類事件多以紀律處分、批評教育為主,法律的完善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也強調了事件的嚴重性。但目前,對于未成年人犯罪,是給予保護還是嚴懲,依舊存在一定的矛盾,這就導致法律規(guī)定還存在簡單籠統(tǒng)等問題。同時,盡管法律完善了對校園霸凌的監(jiān)管和處置問題,也都是站在霸凌發(fā)生中和霸凌發(fā)生后的角度,并沒有對霸凌事件的根源產生太大影響。以后果“威脅”霸凌者,就如給惡龍的腳上加了鐐銬,可以短期控制其無法行動,但難以避免其掙脫鐐銬,繼續(xù)作惡。這種“威脅”還建立在這些霸凌者已經知曉法律的基礎上。其實,有些未成年霸凌者手段惡劣,本就是善惡不分、法律意識淡薄的表現(xiàn),可能連知曉法律,畏懼法律都談不上。
校園霸凌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是這幾點:第一,部分家長未盡到教育的責任,沒有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第二,老師和學校對孩子的人格教育不到位,學習,應當先學德。第三,同學、老師、學校對于霸凌事件的忽視與冷漠,抵制校園霸凌是每一個人的責任。第四,網絡發(fā)達,但分級制度并不完善,不能明辨是非的未成年人對血腥暴力的場面進行模仿。第五,相關法律依舊不夠完善,可執(zhí)行力不強,普及率也不高。其中,第四點和第五點是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由于近年來此類事件層出不窮,外部環(huán)境正逐步改善。
不過,在筆者看來,校園霸凌的根源其實還是與人相關的前三點,總結起來還是各方疏于教育,無論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是老師對學生的教育。通過教育讓孩子加強法律意識,健全人格,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讓老師承擔起為人師表的責任,和家長、學校一起為孩子提供堅強后盾,這才是解決校園霸凌問題的治本之道。
想要治本,需要長期的努力。希望將責任意識落實到每一個人,共同抵制校園霸凌,還孩子們一個健康、快樂、純真的童年。
(本文系“青島市首屆高校評論大賽”參賽作品 文/山東科技大學 學生 劉瀟瀟)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