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日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作為“六穩”之首的穩就業,是怎么穩住的?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李滄區獲悉,該區通過創新搭建人社智能公共服務平臺,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一站式”服務,實現服務智能化、精準化、信息化、便捷化。自今年8月上線運行以來,平臺共為91名失業青年與就業崗位牽線搭橋,為616位應往屆畢業生推薦就業崗位1320個,531家企業通過平臺申請以工代訓補貼676.75萬元。

“系統不僅為我精準匹配到了心儀的工作,在此期間,人社局的工作人員還多次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我的就業進度,并對于我就業之后可以享受的住房補貼、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等相關政策和申領程序進行了詳細介紹。”丁同學是山東藝術學院2020年藝術設計專業的碩士畢業生,畢業前,她參加了幾場線上招聘會,結果都不理想。畢業后,戶籍在李滄的她就在網上進行了回生源地報到,并留下了自己的相關信息,在自己的求職意向里填寫了大學教師。
沒過多久,丁同學就接到李滄區人社局工作人員的電話,工作人員根據她個人實名登記的信息與人社智能公共服務平臺數據庫內有崗位需求的企業信息進行了匹配后發現,青島恒星學院急需藝術設計專業的研究生進行人才隊伍建設,很符合她的就業意向。在征得同意后,李滄區人社局工作人員將她的簡歷推給了恒星科技學院。經過面試、試講等環節,丁同學被恒星科技學院建筑學院錄取并已入職。

“往年給李滄戶籍的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時,由于信息不對稱,往往推薦不了合適的崗位。而現在通過平臺將畢業生的專業、學歷等信息導入系統,與平臺內有用工需求的企業進行匹配。通過大數據的自動化匹配,實現靶向人企對接,提高了精準度,也讓畢業生和企業有更多選擇?!崩顪鎱^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負責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服務的宋珊介紹,平臺已匯集了6萬余家企業信息,共為616位應往屆畢業生推薦就業崗位1320個。目前,李滄戶籍的2020年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服務率達90.1%。平臺還精準篩選失業青年和企業招聘信息,先后為91名失業青年與就業崗位牽線搭橋。
李滄人社智能公共服務平臺還組織了線下、線上招聘會。前不久,127家企業通過平臺報名參與“緣起李滄·夢想成真”青年人才招引活動暨高校畢業生大型專場招聘會,系統自動統計記錄352個崗位、2555人次招聘需求。招聘現場共吸引500余名青年人才參加,現場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02人。
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為降低疫情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將惠企政策點對點落實到企業,李滄人社智能公共服務平臺通過數據匹配,已有531家企業通過平臺申請以工代訓補貼676.75萬元。
“以前都是人社專員上門服務或者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惠企政策,目的性不強。現在,通過平臺可以自動篩選符合條件的、受到疫情影響的企業,進行政策匹配并實現定向推送?!崩顪鎱^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就業科陳菲說,“就拿樂星汽車電子(青島)有限公司來說,這是一家吸納600余人就業的企業,企業相關信息已納入平臺,以工代訓補貼政策出臺后,平臺自動篩選、匹配,并定點推送給企業。目前,樂星申請的30萬元以工代訓補貼已通過審批。”
“以前,哪些政策符合哪些人、哪些企業申請,存在信息不對稱?,F在,平臺讓政策更加精準、透明、公平地惠及企業和求職者?!崩顪鎱^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任董敏說,作為全市人社系統試點工程,在市人社局的業務指導和數據支持下,平臺集定制服務、精準匹配、分類管理、預警監測等多功能于一體,實現了市區兩級人社部門、人社與其它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信息互通、業務協同。(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 偉)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