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四屆山東省雜技魔術大賽頒獎典禮暨雜技系列精品展演華麗落幕。作為我省唯一的專業雜技魔術品牌比賽,此項大賽已經舉辦了13屆,堪稱全省雜技的一次“大閱兵”,2014年第八屆賽事在青島舉辦。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曾經憑借原創表演《爬桿》贏得第10屆布達佩斯國際馬戲節最高獎項“金小丑獎”的青島雜技,在這次“大閱兵”中別說獲獎,連參賽隊伍都沒有。青島雜技怎么了?連日來早報記者采訪發現,繼青島雜技團宣告解散后,青島雜技團前身“青島東方太陽雜技藝術有限公司”與青島藝術學校合作辦學的雜技表演專業也于今年暫停招生。曾經風光無限的青島雜技,已然悄悄謝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相關人士均透露出不舍而又無奈的情緒。
當年的雜技少年在藝校里進行訓練。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于滈 攝
[溯源 ]
章玉海,一個帶領青島雜技走向巔峰的人
若要梳理青島專業的雜技史,并沒有太長的時間軸線——從無到有,曾經輝煌,卻在迎來高光時刻后不久就戛然而止。而這一切都與來自天津的雜技名家章玉海緊緊聯系在一起。如今,年屆古稀的章玉海老人已經回到了天津頤養天年,而與青島雜技的這段緣分卻成為他不太愿意提及的往事。
為一句玩笑話留在青島
章玉海是天津人,從小酷愛雜技,上山下鄉時到了河北省,機緣巧合下進入滄州雜技團,后來任河北省雜技團團長。2002年,已經退居二線的章玉海到山東省雜技團幫忙,恰好全國雜技團團長匯聚濟南,大家提議到青島轉轉。來到青島后,在閑談時,他們提議在青島建一個雜技團,并開玩笑說干脆讓章玉海留下吧。沒想到,第二天章玉海真的留在了青島,為青島雜技團的創辦出力,而這一干就是十幾年。
如今章玉海離開青島已經5年多了,在青島演藝圈“老人”的描述中,他是一位不善言談的業務型領導,給人的感覺極為踏實。為了籌建青島的雜技團,章玉海從學員招生到后勤伙食,全部親力親為。當時,章玉海在青島招到了4個學生,后來有兩位家長覺得太辛苦,又將孩子領了回去,為此章玉海不得不找 “外援”,“我們到煙臺等外地的體校找學生,尤其是那些練過體操、武術的。 ”
最初,由章玉海牽頭組建的雜技團并不叫“青島雜技團”,而是在當時的市文化局醞釀籌劃之下,由章玉海與幾名省級雜技團團長共同注冊成立了民營股份制企業“青島東方太陽雜技藝術有限公司”。 2003年,經市發改委與市教育局批準,青島藝校與“東方太陽”聯合辦學,招收首屆雜技專業學生。直至現在,還能在網上查到青島藝術學校雜技表演專業的簡介:“特聘原河北省雜技團團長章玉海為專業指導,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雜技演員為專業教師。招收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學制六年。培養雜技表演的中等藝術人才。 ”
帶領雜技班拿下最高獎
培訓學生的辛勞還在其次,讓章玉海最苦惱的是,由于雜技在青島是一項空白,根本沒有訓練場地。當時他們租借了“二七劇場”,但隨著3年基本功訓練結束,更高層次的項目培訓讓這個小劇場顯得捉襟見肘。為此,雜技班不得不轉戰北京,與北京雜技團聯合實習演出。
2009年,第一批“章家班”的孩子們完成6年學業畢業之后,章玉海帶著這群孩子到了上海,利用上海雜技團的訓練場所合作編排演出。
好在孩子們足夠爭氣,給章玉海帶來了無限寬慰。在業內,“青島雜技”的實力有目共睹,他們在國內各省市及瑞士、法國、比利時、智利、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十幾個國家訪問演出,所到之處都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他們參加過2007年央視春晚,曾為國際滑稽節作閉幕式演出,曾在人民大會堂為2008年奧運會迎接哈薩克斯坦總統獻技,曾受邀參加 “向楊利偉等航天英雄獻禮”專場演出,也曾亮相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大型演出。他們的經典節目《爬桿》在第八屆全國雜技比賽中獲得文化部頒發的文華獎銅獎,《空竹》則在法國Avignon國際馬戲節中獲得并列一等獎……2014年,正式更名為“青島雜技團”的這支隊伍在第10屆布達佩斯國際馬戲節上,憑借原創表演《爬桿》贏得最高獎“金小丑獎”。布達佩斯國際馬戲節始于1996年,每兩年舉辦一屆,堪稱雜技界的奧運會。至此,青島雜技用了12年的時間迎來了歷史上的高光時刻。很可惜的是,這種輝煌轉 瞬即逝,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青島雜技團的歷史 停 留 在 了2015年。
[記者手記]
青島雜技期待明天
回顧青島雜技團的歷史,這個醞釀了10年之久才成立的專業演出團體,只短短存在了幾年時間。
“青島市雜技團是文化體制改革后的新生事物,是青島演藝集團旗下子公司之一?!?013年,時任青島市雜技團團長的章玉海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青島雜技團的首次亮相,不僅給青島帶來了演藝市場,而且也是國內發展地方雜技團一次很好的嘗試。的確,不論是體制上的突圍,還是來自于民間的反響,當時的雜技團都取得了成功。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青島雜技團的輝煌并沒有持續太久。山東省雜技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雜技家協會主席孫永芬對于青島雜技的現狀也只能 “非常遺憾”,“芭蕾與雜技始終是青島演藝的一塊短板?!痹趯O永芬看來,雜技是超越了語言與國界的藝術形式,而青島的雜技在拿下了世界級的“金小丑”獎項后黯然夭折,讓人心痛。
記者相信,沒有人想看到青島雜技的今天,但它就這樣發生了。
如今,青島雜技團的演員們已經各奔東西,而更尷尬的是,山東其他許多地市的雜技團卻在蓬勃發展,孫永芬說,“全國各地都在發展旅游實景演出,雜技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比如長隆的雜技表演一票難求,上海雜技團與上海馬戲學校共同推出的雜技劇《戰上?!帆@得贊譽無數,還有大連雜技團的 《冰上夢蝶秀》、濟南雜技團的 《泉城記憶》、山東省雜技團的《粉墨》等,都常演不衰。 ”
顯然,雜技不是沒有觀眾,只是缺少懂得市場運作的團隊和適應市場變化的模式。
這些年來,孫永芬一直在為青島能夠有一臺屬于本土的雜技實景演出而四處奔忙,“全國各地的雜技劇、實景演出我看過不少,形式多變且瑰麗,但都離不開傳統的雜技技法,如抖空竹、頂碗、爬桿、水流星、走鋼絲等,演繹出無限可能。簡單來說,如果能解決資金問題,有演出劇場,這事就成了。 ”
希望青島雜技的明天,早日來臨。(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周潔)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