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的話
當下,青島正聚焦“10+1”重點產業方向,在建設創新型產業體系上聚力攻堅求實效,推進實施重點賽道梯度培育,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新質生產力。
青島日報今起推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企業策》專欄,走進企業,探尋創新之道,挖掘典型案例,展示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上探索出的新路徑、研發出的新成果和培育出的新優勢。
在芯片、大模型、屏幕等多維度加快系統級創新
海信:構筑新型顯示技術“護城河”
“人們總說,索尼‘大法’好,但是我想說,沒有什么‘大法’不可撼動。”在3月10日舉行的新品發布會上,海信視像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王燁東自信地說。
索尼,曾經是中國電視企業“仰望”的對象。如今,海信敢于向其叫板,離不開在新型顯示技術上的不斷突破。有調研顯示,海信此前發布的一款Mini LED機型的用戶中22%曾是索尼用戶。在軟硬件創新上的同步加力,讓海信在新型顯示領域構筑起牢固的技術“護城河”。
行業首創AI光色同控技術、行業唯一具備二次降反工藝的屏幕、行業首發U+Mini LED 光暈控制系統……此次發布會上,王燁東屢次提及“首發”技術,便是海信在新型顯示技術上多向度創新突圍的縮影。
某種意義上,顯示技術是一門研究光與色的技術。光決定明暗,色決定真實感。不斷提升光色體驗,是顯示技術演進的重要方向。海信在芯片上持續研發投入,歷時三年、投資過億元研發了全球首顆光色同控AI畫質芯片,突破了光色同控的技術難題。
“有了這款芯片,相當于給電視上加了一個獨立顯卡,而且是5090級別的超頂級獨立顯卡。”王燁東介紹,傳統的單一控光技術對于控光的精細程度達到了極致,但是對于光色同步及逐點映射的關注度不足,海信的光色同控芯片能夠在圖像輸出前,分別對光色信息進行提取和高精解析,然后再將光色逐點映射擬合后輸出,實現對光色系統的重構和精準管理。今年,這款芯片將在海信的多款新品上搭載上市。
不只是畫質芯片。作為新型顯示的重要技術路線,Mini LED和Micro LED等技術的不斷進步有賴于LED芯片的支撐。海信以資本并購的方式,布局LED芯片,將Mini LED及Micro LED產業布局延伸至最前端。海信依托乾照光電自研的全球領先高性能RGB-Mini LED 背光芯片,并攻克了LED三色芯片應用中的效率、壽命、色偏、色純等關鍵瓶頸,率先達成三基色光源背光的產業化。今年,搭載了海信自研RGB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的RGB-Mini LED電視將與消費者見面。
不僅如此,海信也將大模型引入顯示領域。2024年,海信自研星海大模型問世。大模型覆蓋語言大模型、視覺生成大模型、多模態理解大模型三大系列,不僅在語言理解、文本創作、自然對話、圖像創作、萬物識別等方面具備行業領先的能力,在場景畫質優化上也具備強大實力。海信依托自研的星海多模態大模型以及信芯AI芯片,結合龐大影像數據庫,實現全鏈路AI計算畫質。通過AI推理引擎,能夠實現基于人眼感知的精準畫質處理和智能交互的全面融合。
屏幕是顯示效果呈現的重要載體。盡管隨著全息顯示等技術的發展,超越屏幕的顯示被認為是顯示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但從目前來看平板顯示與全息顯示仍是兩條并行不悖的產業賽道。當前,圍繞面板和屏幕的創新依然是顯示行業競爭的焦點之一。海信與顯示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聯合研發黑曜屏,并持續迭代。作為目前行業唯一具備二次降反工藝的屏幕,黑曜屏給人的印象是“一眼純黑、通透立體”,帶來的好處是反射率更低,能夠最大限度減少環境光線對屏幕顯示的干擾。
據王燁東介紹,今年全新升級的黑曜屏擁有行業最低的1.28%反射率,相比普通屏幕,黑度提升4倍。同時,黑曜屏采用了STW多維寬視角光學增強技術,能夠帶來超廣的觀看視角增益,助推破解左右45°視角的漏光和變色問題。
事實上,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推動顯示效果日益走向“極致”,行業創新早已從單點突破升級為系統性創新。除卻關鍵的軟硬件,每一個細部的創新也都被給予重視。抬頭看看月亮、路燈時會發現,自然發光體周圍本就存在光暈,正是這些自然現象讓世界更真實。但是,背光光暈殘留一直是沉浸感的“天敵”。為此,海信從聚光芯片、透鏡、控光芯片、1∶1點陣精控光、布光矩陣和超微距OD六大維度全面升級,打造“去偽存真”的光暈控制系統。
憑借在新型顯示技術上的持續精進,海信在高端市場交出優異答卷。2024年海信系電視百英寸以上尺寸的出貨量全球第一。自家電以舊換新“國補”啟動以來,E8N系列在高端旗艦產品中增速最快,最高時甚至達到了5倍于索尼在高端旗艦大盤中的份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