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青島市按摩康復醫院的會議室里,一場專為女職工精心籌備的講座熱烈開展。此次講座由青島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舉辦,將法律維權與心理服務同步輸送給職工,是工會服務模式的一次突破性嘗試。
講座現場,青島市總工會律師服務團劉紫意律師采用“法條+案例”的講解模式,重點剖析了婚姻財產分割、共同債務認定、家務補償制度等女職工關注的熱點問題。針對“全職主婦權益保障”這一焦點,劉律師通過某市法院判例,詳細解讀家務勞動補償制度:“新規完善了對家務勞動補償的參考因素,如案例中全職太太獲得15萬元補償,這體現了法律對家庭貢獻的認可。”當提及“婚后父母出資購房的歸屬問題”時,臺下響起陣陣討論聲,此時心理老師鞏斐適時引導:“大家現在感受到了焦慮,正是權益受損引發的連鎖反應。”隨即帶領全場進行呼吸放松訓練,將法律認知與情緒管理巧妙銜接。

現場設立的“法律體檢站”和“心理減壓角”形成服務閉環。劉律師針對彩禮返還、子女撫養權等具體問題提供咨詢,鞏斐老師運用沙盤療法解析婚戀焦慮。女職工們紛紛表示:“以前維權講座總讓人感到沉重,現在既有法律‘盾牌’又有心理‘減壓閥’,感覺真正被理解了。”
雙部門協同不是簡單疊加,而是創造“1+1>2”的服務增值。此次聯合講座,深受職工歡迎,達到了預期效果。法律知識幫助女職工們筑牢權益保護的底線,心理健康知識則為她們注入積極生活的能量,兩者相輔相成。下一步,中心將持續深入研究職工群體的法律需求和心理特點,整合資源,進一步優化提升服務,切實增強職工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做好職工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