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異的泊里鎮。
8月8日,泊里新生小城市建設專家研討會在金沙灘接待中心會議室舉行,住建部縣鎮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方明與專家團隊代表等齊聚一堂,建言獻策。據了解,2013年,泊里被列為青島市小城市培育試點鎮;2017年,泊里入選山東省新生小城市試點鎮;2018年,泊里被確定為山東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鎮。
近年來,泊里鎮瞄準“打造世界小城市永續發展的中國樣板”這一目標,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特別是小城市綜合考核連續兩年在全省10個試點鎮中排名前三位,2019年更是以“青島第一鎮”的驕人成績進入“全國千強鎮”,排名第143位。
規劃先行
確立城市發展新思路
據了解,為落實好山東省、青島市給予泊里建設“新生小城市”的指示要求,泊里鎮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精管理”的工作理念,優先推進頂層設計。泊里鎮聘請了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院士擔任小城市規劃總顧問,研究確立了“探索世界小城市永續發展的中國樣板”的城市定位,由其研究團隊負責編制完成的《泊里小城市控規與城市設計方案》已獲新區管委、區政府批復,方案提出將泊里小城市打造成“新區的西南門戶,董家口港城片區的居住和服務配套核心區,集臨港服務、藍色產業、商貿流通、居住等復合功能的城鎮新區”。
為統籌推進聯動發展,泊里鎮將泊里小城市劃分為五大區域。東部“綠港新城”,推進全區鎮級首期農民經濟適用房、董家口安置區(三期)等6個項目建設,輻射帶動周邊6.05平方公里“綠港新城”加快開發。西部“臨港新城”,啟動臨港安置區和商住項目建設,推進占地682畝的工貿園區轉型發展,打造約1平方公里的董家口大企業職工生活配套區。南部“泊悅新城”,實施橫河、藏馬河下游水生態環境治理,規劃建設占地5000多畝的“城市客廳”。北部“服務新城”,推進“城市之窗”、文體活動中心等7個項目建設,打造約1平方公里的政務服務核心區。中部“文旅新城”,實施百年“泊里大集”改造,啟動“藏馬縣委”舊址保護性開發,打造小城市版“清明上河圖”。
破除瓶頸
推動城市建設新高度
泊里鎮堅持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邊融資邊配套邊建設,先后與中國水利水電六局有限公司、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一局有限公司等4家中央企業合作,今明兩年全面參與市政道路、污水處理、生態環境治理、公共交通等總投資達42億元的基礎設施(一期)工程建設,進一步拓寬基礎設施資金投入渠道,為推動小城市建設創造有力條件。
依托地鐵13號線董家口港站、泊里站周邊和藏馬河、橫河下游沿岸等重點區域,通過“建設扶貧村莊搬遷安置區、實施舊村改造和商業地產開發”等三大板塊,打造小城市的示范引領項目。實施“新港城大花園”建設工程,加大地鐵13號線、青鹽鐵路沿線和城區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全面改善提升小城市人居環境。
泊里鎮投資1.2億元完成了董家口路南接濱海大道工程、泊里一路人行道綜合整治工程、志翔路(南段)提升、同三高速出口廣場鋪裝及綠雕工程等17個城市項目建設。新開工泊里三路綜合改造提升工程、泊里二路東接中心路工程等9條重要市政道路建設。目前,建成區內燃氣普及率達90%,集中供暖率達70%,生活垃圾全部納入新區“一體化”管理,小城市綜合承載力明顯提高。
發展愿景
建設一座綠色新港城
據泊里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任雙平介紹,按照世界級小城市的建設標準,泊里未來將建設一座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綠色之城。用三年左右時間,圍繞“聚焦深水港、服務經濟區、建設新港城、共享新成果”的工作目標,形成“港口服務、臨港產業”為核心的主導產業體系,實現“港、產、城、鄉”高度融合,基本達到I型小城市規模。建設成為規劃科學、產業集群、人口集聚、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城鄉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綠色新港城、青島西海岸新區未來的城市副中心。打造“中國鎮街基層治理運行現代化青島樣板”、“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和“世界小城市永續發展的中國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