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近幾年我在朋友圈秀恩愛的頻率基本是一年兩次,一次他生日一次紀念日。
當天也是隨便一拍就發了,不會精修圖片,更不會特意去想文案。
戀愛久了,發這類朋友圈是一種公示,意思是我倆還談著呢,別問,沒分。
其實這類“儀式感”就挺形式大于意義的,好比一個閨蜜過生日。
大家都發同樣的朋友圈刷屏祝福,你不發就會有人覺得你倆關系不好。
情侶也是,要么一開始就不發,要么就得一直發,否則就容易被另一半和朋友誤會。
有時候想想都好笑,發個朋友圈就關系好了?
但每回該發還得硬著頭皮發,沒辦法,誰叫大家就認這套呢,認栽就完了!

02
尤其是剛跟男友進入平淡期那陣兒,可能是前期秀恩愛秀猛了,一下子透支了太多的熱情。
到后面就沒啥可發的了,同樣的場景和相似的對話總不能在朋友圈發兩遍吧?
沒得發就沒必要為了秀而秀,我是這么想的。
結果后來發生的一系列事兒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幾乎每次我在朋友圈發了喝酒/自拍/比較喪氣的話,就會有朋友來私信問我“你跟那誰最近沒事吧?”
我就奇怪了,怎么就有事了?
合著我談個戀愛除了發男朋友還不能發自拍不能喝酒了?
有男朋友還難過就是失戀了?
生活里還不能有點別的傷心事兒了?
在一些人眼里談戀愛就只能秀恩愛。
喝酒,自拍,發傷感語錄那是單身才干的事兒。
有男朋友/女朋友卻不發,那就是關系一般,快分手了。

03
不發自己另一半會被誤會;發,但是秀得少的結果依舊是被誤會。
有次朋友們聊起我的感情狀態,說感覺我比起戀愛更像是在“過日子”。
因為平時接觸少,所以她們跟我男友不熟,可能認為他是個很冷漠的人,但這話就有點過分了,什么叫過日子?!
雖然好很久了,但我倆現在回到家里,每天還是跟對方有聊不完的話,親不完的嘴兒,怎么就成了過日子了?
為了凸顯我的感情有多平淡,她們還找了一些自己戀愛中的朋友的微博。
我看了一下,女孩都是那種“記錄型”的女友,基本把微博當作戀愛日記來發,確實挺甜的。
但,這完全不是我能干出來的事啊!像“555老公真好”這種話,打死都不會出現在我的社交平臺上,就算是戀愛初期我都不會這樣表達。

04
據我觀察,熱愛寫“戀愛日記”的人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感情充沛表達欲旺盛,微博每天至少三條起步,天氣好的時候朋友圈一定有TA拍的藍天白……
熱愛生活,熱愛社交,而我表達欲早就萎靡了,比起熱愛生活更像湊合活著,社交平臺一律從簡,能不發就不發。
另一種是伴侶也愛秀,或者有秀恩愛的習慣,一個人愛發就會對另一個人寄予厚望。
這會兒不發就成了不愛,不合適,就算是考慮對方的心情也得意思意思。
而我倆在這方面早就下頭了,早期你爭我搶地秀恩愛,后來一聊發現倆人都覺得秀恩愛又麻煩又很形式化,既然都討厭這件事,那還秀它干嘛?!

05
我不愛秀恩愛的原因是覺得沒必要展示,就我個人來說,感情不穩定的時候我才想去秀恩愛,發出來會讓我更有安全感。
但感情穩定的時候,就會從急于想要展示倆人多好,變成了更享受倆人私底下相處的狀態。
甚至還有一點私心是:我知道你有多好就夠了,你最可愛的那一面我不想被別人看到。
有人被愛時想要把愛人最好的那一面告訴所有人,就有人想要私藏愛人的好,或者只是單純地不想去展示。
再說了,那種仨月換一女友,不點開照片都不知道是換人了的渣男不少吧?
但不是也有那種,從沒見過秀恩愛第一次秀就是結婚證的情侶嗎?
秀不秀恩愛跟愛不愛是兩碼子事兒。
如果僅僅以秀恩愛的頻率來判斷一個人愛不愛,那你的世界中其實就只剩下了“愛秀恩愛的人”和“不愛秀恩愛的人”,而不是真正愛你的人。

通過社交平臺,或者通過單單某種行為去判斷倆人感情怎么樣,是再幼稚不過的行為。
你跟我倆熟嗎?知道我倆私底下什么樣嗎?知道我倆對彼此有多掏心掏肺嗎?知道我倆好七年了還天天抱著睡覺嗎?
在此很想告知下各位關心我們這類不秀恩愛的人的朋友們:別問了,沒分手,感情好,短時間內分不了。
我不反感你們愛秀恩愛的,但也別拿你們那套標準來要求我們。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會在朋友圈里秀恩愛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