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兩天在豆瓣自洽組上刷到一個帖子,博主問“大家有那種非常親密可以無話不談的朋友嗎?”

仔細想想,這兩年我何止是沒有能無話不說的朋友了,是連朋友都不剩幾個了。
走到這步也怨不得別人,日常我基本都分享給男朋友,工作生活上有情緒了我一般都習慣自己扛。
越來越覺得大多數成年人就是沒有“朋友”一說的:
小事可能會在社交平臺上吐槽一下,但已經有很久不曾把心底真正的煩心事說給別人聽。
其實以前我是那種碰見屁大點兒事就會微信所有朋友,巴不得把整個朋友圈都拉來陪我一醉解千愁的人。
但人越長大好像會變得越孤獨,這里的“孤獨”跟朋友多不多沒關系,而是意識到感同身受是奢侈的,不是所有事情都適合跟朋友分享。

02
其實這種想法在朋友的角度看來挺自私的,尤其是女性之間。
大眾意義上的閨蜜,好像默認要交換一切秘密。
閨蜜大過天,你可以有事瞞著男朋友,但不可以有事瞞著閨蜜。
記得幾年前有次我自己請假去看病,因為是發燒這種小病就沒告訴任何人。
結果有次無意跟閨蜜提起那天我一個人打點滴連廁所都上不了的窘態,她竟然很生氣,問我為啥不叫她陪我?
我說你陪我還要害你請一天假啊,她說請假重要還是朋友重要啊……
女性的友誼真的很難處理,就這么點小事,到最后能上升到她覺得自己不被我需要的程度,真是又暖又氣。
同理閨蜜之間有煩心事不說也是大忌,想要自己消化的事,就千萬不能被她們看出情緒不對。
一旦被識破,就是無休止的“你最近怎么了啊”“有什么事要講出來啊”“你不講出來我們怎么開導你嘛”。
說實話,雖然知道是好心,但有時真的很窒息。

03
要怎么跟閨蜜解釋有些事講出來并不會讓我好一點,也是一件很難的事。
你說不想講,她們說你不交心,你說講出來沒用,她們說你不講怎么知道有沒有用……
一定要交換所有秘密才叫好閨蜜嗎?
況且有些事就是說出來也沒用啊,我工作上很吃力,閨蜜能替我工作嗎?
我錢不夠花,閨蜜能像男友一樣給我零花錢養我嗎?
雖然例子可能舉得不太適當,但成年人的世界不就是這樣嗎?
有些事情根本不是“說出來”就能夠解決的。
朋友的自覺就應該是點到為止,過度的關心極有可能會成為負擔。
可以問一句怎么了,不愿意說就算了,因為如果想說根本用不著你問。

04
以掌握彼此的秘密來捆綁閨蜜關系的行為,其實帶著一絲“威脅”的性質:
意思是你的丑事都被我知道了,我的丑事也都被你知道了;
咱倆現在算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了,理所應當得就做一輩子閨蜜。
沒必要,真的,朋友至少應該是讓人感到輕松的存在才對。
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曾經跟一個室友鬧得很不開心,那會兒大家熄燈以后經常在床上密聊。
那會兒也是不懂事,大家啥都敢也啥都愿意往外說,除了一個比我們大半歲的女孩,她幾乎不講自己的事。
我跟其他室友就覺得這不公平,一定要逼問她也交出自己的秘密。
這樣我們六個人就是知根知底的姐們兒,我們521就是最交心的宿舍。
她不說,我們就慢慢疏遠她,拉一個沒有她的群天天在里面聊天。

05
現在想想我們怎么那么傻逼那么幼稚啊!
也許那個女孩只是不想說,或者只是比我們成熟罷了。
再親的閨蜜也只是朋友而已,朋友沒有義務坦誠相見,也沒有義務為你做任何事。
有些閨蜜就是以源源不斷的秘密維系的,而有些閨蜜可能更適合每個月叫出來喝個下午茶聊聊彼此近況。
舒適就夠了,不必對彼此過問太多。
這兩種模式都沒有什么錯。
但與此同時,每個人都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飛速成長,不能說的秘密只會越來越多。
交友觀念也在變化,小時候總說“我們要當一輩子無話不說的朋友”。
長大了才覺得,啊,原來這句話這么奢侈的。

如今聊得來,三觀合適,恰巧能在現階段陪伴的人就叫朋友了,誰能夠真的了解誰啊?
誰能夠真的替誰解決困境啊?煩心事說出來最終也還是要自行消化。
如果能有幸擁有幾個朋友就輕松地相處吧,計較太多只會把人逼走。
就算沒有朋友也沒關系的,畢竟成年人的常態就是沒有朋友啊。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和閨蜜是無話不談還是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