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馮赟(青島大學 學生)
雪地策馬,紅衣長鞭,英姿颯爽,曾經在人們幻想中的“女英雄”如今生動地展現在大眾的手機屏幕之上。她就是來自于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區昭蘇縣副縣長賀蛟龍。她表示,這一視頻是為當地旅游項目進行的一番宣傳。隨著視頻走紅,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區的旅游預定也排到了元旦假期。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短視頻等新的傳播方式興起,人們對于旅游有了更深一層的需求,不僅僅是一個地區的“航拍美景”與千篇一律的洗腦關鍵詞,更需要體現出一個區域獨一無二的特征?;蛘哒f,若在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語境下出圈,需要一個有辨識度的“代言人”。這個“代言人”可能是一件事物,也可能是一個人,比如紅衣白馬的女副縣長。

再比如四川甘孜的小伙丁真。在丁真走紅之后,在相關的旅游平臺,他的家鄉理塘的搜索指數提升了620%,甚至高于國慶4倍左右。截至11月25日,四川甘孜的酒店預定量較去年同期增加89%。丁真不僅帶動了家鄉旅游,各省旅游為了丁真所展開的“爭奪大戰”,成功刷走了一波流量。不過,無論是賀蛟龍還是丁真,也反映出疫情之后,旅游業急需新鮮力量的現狀。
話說回來,并不是每一個省份都有“丁真優勢”,也并非每個地域都必須“策馬揚鞭”,但通過兩人帶來的效應,不難得出,只有尋找地區優勢,提高宣傳網感,才能更好地被大眾看見。不必始終將宣傳視角局限于歷史事件與自然山水本身,或者固執地建造所謂的“關公像”“女神像”等外表千姿百態、但內核單一雷同的旅游產品。
另外也要思考,在一場熱度狂歡后,如何持續性吸引受眾。丁真總有一天會“老”去,白馬也有停下來的那一刻。過度依賴于今天的熱度也終將成為明天的“老套宣傳”。如果說辨識度是打開旅游業發展的鑰匙,那么進門后的修行,最終還將依托于本地的文化厚度。無論何時人們都不會忘記記載了幾代王朝的北京,都不會忘記肅穆兵馬俑的西安。旅游宣傳模式可以復制,旅游宣傳可以尋找新的風口,唯獨人文厚度來不得半點心急與偷懶。
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無論是找對師傅抑或是個人修行,都將成為地區旅游發展的必修課與必答題。尋找屬于城市的特色,增厚城市的涵養才是持續發展的正確途徑。
(本文系“青島市首屆高校評論大賽”參賽作品)

責任編輯:王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