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島,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多是企業家,平時忙碌著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生意,但每年都會擠出時間來參加這樣一次聚會。他們各盡所能呼朋喚友慷慨解囊,只為讓更多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 12月5日晚,島城享譽全國的愛心名片 “微塵”再次被“點亮”,“拾階貳上 堅守愛”微塵基金第十二屆公益盛典舉行,包括青島微塵公益基金會常務理事、理事等在內的500余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以及部分愛心企業代表匯聚現場,通過現場捐款、認捐“陽光少年”、競拍愛心拍品、義賣等方式,共籌集善款774.35萬元。這些善款將全部注入微塵基金,定向用于基金會的關注兒童“生命、健康、教育”項目。

愛心人士在盛典現場認捐“陽光少年”。
/ 現場 /
當晚籌得774.35萬元善款
當天晚上的晚宴很簡單,愛心人士也像往常一樣,交流一下去年資助過的孩子怎么樣了,一起合影紀念一下今年用愛走過的路。現場捐款、認捐“陽光少年”、愛心拍賣……一切都在溫暖的氛圍里進行著。
盛典上公開了微塵基金今年的籌款和支出“大數據”。截止到2020年11月30日,微塵基金接受善款537.3萬元,物資220.28萬元;各項目支出款物超過1110.43萬元。其中,兒童教育依舊是微塵基金的重點,共計撥款438.72萬元,資助陽光少年1809名,大學新生72名,微塵班1個,博愛小學5個;生命健康項目發放救助款63.5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31人次,涉及大病救助、助困幫扶、專項救助等各個領域;定向項目發放救助款222.91萬元,包含愛心書包項目、定向資助青島第一中學教育項目、與青島團市委合作的愛心小屋等,通過撬動社會資源,不斷增強微塵基金救助實力。
當晚的現場,還對今年疫情期間積極參加“戰疫”的愛心企業和個人進行了表彰。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微塵公益基金會迅速響應,發揮民間公益組織能動性,發起“全民戰疫,微塵有愛”活動,為島城防疫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截止到現在,微塵基金為抗擊疫情已撥付款項、物資295.98萬元,加上理事、理事單位在各個渠道的捐贈,“微塵人”捐贈抗疫款物超過1000萬元。
到這次公益盛典晚宴結束時,根據微塵基金工作人員的統計,現場愛心企業或個人的大額捐贈善款達638.2萬元,愛心拍賣環節籌集善款119.1萬元,陽光少年認捐善款15.35萬元,匿名愛心捐助1.7萬元,當晚共計籌得774.35萬元善款。

/ 足跡 /
12年來10萬余人受益
“微塵”愛心品牌的挖掘從2005年青島早報 《尋找微塵》的系列報道開始,2008年微塵基金的建立,使愛心企業像找到“組織”一樣“走到了一起”。一筆一筆的愛心捐款就開始在這里匯聚,微塵基金的理事們召喚著朋友們,朋友們又叫著朋友,愛心人士圍繞著“微塵”越聚越多,就如同一粒小小的種子,在充滿愛心的土壤滋養下長成了一片茂盛的森林。從最初的緊急救助患病孩子,到如今的多個常年運作的公益項目,12年來,青島市微塵公益基金會已有200多位理事、21支運作分基金,開展了大病救助、自閉癥患兒康復、大學生助學、博愛小學、陽光少年、微塵班等20多個愛心項目。
12年堅守,萬人接力,微塵基金源自青島,用真摯的愛不斷匯聚著這座城市的溫暖,籌集款物超過1億元,愛的足跡遍布全國17個省市,直接受益人群達10萬余人……
/ 歷程 /
微塵基金見證中國公益演進
微塵理事們像經營自己的企業一樣經營著微塵基金,把基金當做自己的另一份“事業”來做。12年來,微塵基金的先進理念和行為模式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認同,許多做法成為可圈可點的 “亮點”,比如不從捐款中提取運營經費,所有基金工作的運營經費由常務理事們額外捐贈;堅持給捐款人反饋資金用途等。可以說,微塵基金的成長史上記錄了成百上千個微小又宏大的故事,也見證了中國公益的演進。
“走過這12年,我欣喜地看到我們的社會已迸發出源源不斷的公益新生力量;微塵基金也成為了最有力的 ‘中間人’,用愛和專業串聯起善意與需要。”微塵基金理事長于海波說,如今,籌款額早已不是衡量成功與否的指標,在公益行動中所傳達的社會正能量,能帶動多少人的慈善認同以及在更長一段時間對社會良善的推動力,才是微塵基金一直不斷追求和看重的目標。
/ 展望 /
一起致力于美好的改變
“12年來,我們匯聚了一幫積極向善的朋友,大家一起身體力行做公益,收獲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欣慰,看著一個個孩子因為我們的付出而獲得幸福,健康成長,我們很滿足。”于海波說,12年一個輪回,站在新的起點,微塵公益基金將會繼續用好善款,做有生命力、有實效性的慈善事業;進一步擴展參與度,讓社會各界都能參與進來,共同推動青島慈善事業發展,讓更多困難群體能夠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堅定不移地為激發全社會崇德向善力量,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建設具有青島特色的現代慈善事業共同努力。
12年,微塵基金從未停歇,踏實地躬身入局,因為大家堅信,更多的12年會有更多的故事,所有堅持都會帶來改變,一起致力于美好的能看得到的改變。
微塵基金第十二屆公益盛典現場。視頻剪輯 趙彤
緣起
青島早報“尋找微塵”尋出城市大愛
2004年年底,印度洋發生海嘯,一男一女兩名中年人急匆匆走進青島市紅十字會,掏出5萬元現金,說來替他們的老板向印度洋海嘯災區捐款,捐款發票上留下了 “微塵”兩個字。 “‘微塵’這個名字在非典、喀什地震等事件中都捐過款,不只在青島市紅十字會,青島市慈善總會也有捐款。 ”青島早報執行總編輯聶向鋒回憶,他在此前的采訪中就注意到“微塵”這個名字,并試圖尋找過。這個人究竟是誰?從新聞的角度說,這個人的行為也是一種城市文明的表現,足夠代表這個城市中眾多的好心人,“尋找微塵”也許能更好地讓這種城市文明精神傳承下去。 2005年的第一天,《青島早報》在顯著位置上刊出題為 《2005,請你尋找神秘“微塵”》的報道,并且留下了熱線電話,希望知情者提供線索,找到這個好人。讓大家想不到的是,此后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隨著《青島早報》持續近200個版面的追蹤報道,廣大市民在尋找“微塵”中,了解“微塵”,學習“微塵”,爭做“微塵”,紛紛加入奉獻愛心的行列。 “微塵”的美名傳遍了全國,“微塵”以網上最高票、評委最高票,被評為2005年全國十大公益之星。
“‘微塵’已經不單純是一個新聞人物,已經超越了一個名字的稱謂,它是一個不留姓名無私援助公益事業的群體,一種詮釋愛心的精神符號,一個青島公益事業的固定品牌。 ”聶向鋒說,這條新聞做到最后,他放棄了尋找微塵,他在報道中寫道,因為青島有太多的“微塵”,青島市民在面對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已經首先想到了自己也是“微塵”,第一時間貢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大家都知道,會有千萬個“微塵”把力量匯聚到一起,擰成一股繩,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5日晚盛典現場,青島早報也聯合青島市微塵公益基金會,給每一位來現場的愛心人士送上了一份 《青島早報》2021年全年報卡,希望大家一起“讀早報做微塵”。(觀海新聞/青島早報首席記者 孫啟孟)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