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8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西海岸新區獲悉,隱珠街道轄區內城市社區多、臨街店面多、駐地單位多、流動人口多、承擔治理任務多,新老城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愈發凸顯。近年來,該街道以黨建為引領,在社區網格中以“四合”促“四治”,夯實基層基礎,努力探索超大街道現代化治理的新路子,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隱珠街道在社區開展民聲傾聽現場會。(隱珠街道供圖)
資源深度整合
創新一體化治理
為提升黨組織領導下的城市社區社會治理服務效能,堅持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近年來,隱珠街道組織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活動,探索推廣黨員協管網格事項、黨員志愿服務等做法,不斷延伸黨的組織觸角和工作觸角。
針對各居民小組劃分雜亂、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等問題,隱珠街道以明顯、清晰的小區邊界或街路為分界線,重新科學劃分居民小組,并推行“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建設,大力構建樓院管家管理體系,實行編碼登記、備案管理,實現了空間全覆蓋、地域無縫隙,已初步搭建起由城市社區黨委領導下的“城市社區居委會——居民小組——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社區益家義工(樓院管家)”組成的社會治理四級組織體系。
截至目前,隱珠街道設置居民小組88個,成立業主委員會44個,建立起一支由社區居民代表、物業工作者、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者、退休黨員干部等人員組成的729名樓院管家隊伍,全方位實現黨群聯動、同頻共振。
力量深度聯合
推進精細化治理
隱珠街道各社區在“每格一員”的基礎上,打造“專職網格員+樓院管家等長期義工+臨時義工”的“1+N+X”網格服務隊伍,整合公安、安監、城管、環保、民政等下沉力量擔任長期義工,推進社區治理、城市管理、社會服務、群防群治、社會治安、綜合執法等各領域矛盾問題快速高效處置。
同時以網格為單位,大力實施“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推行“問題收集研判——‘吹哨’統籌協調——‘報到’解決問題——落實意見反饋”流程實現前置防線、前瞻治理,并將此項工作納入職能部門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推進部門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務到社區,實現“社區網格高效互聯,事事有人干、處處有人管”。
今年以來,通過職能部門及時“報到”,群眾反映的停車難、小區環境臟亂差、管網老化等400余件熱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要素深度聚合
拓展多元化治理
依托“暖心微家雙珠路”“九久相連世紀情”等一批特色鮮明、效果明顯、影響廣泛的社區公益服務品牌,隱珠街道深入開展“助老幫困、免費維修、教育培訓、醫療服務、環境保護、應急救援”等公益服務。截至目前,已開展公益活動50余場。
同時,大力培育社區公益力量,通過搭建平臺、精準服務、匯聚公益伙伴,把“家門口的公益”集結到一起,形成“朋友圈”“共享圈”“互動圈”,激發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熱情。目前,隱珠街道已培育建立64支公益隊伍,并組成社會治理聯合會,挖掘內在資源,實施個性化服務,目前已舉行各類公益活動640余場,力爭構筑起“30分鐘生活服務圈”,讓更多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精細化、個性化服務。
機制深度融合
實現長效化治理
在長效化治理方面,隱珠街道堅持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核心,加快推進機制創新、流程再造,樹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反思”閉環全周期管理意識。注重從事前、事中、事后的整體視角進行審視防范,對社區問題進行定期梳理,每周形成一期工作簡報,每月進行一次公眾投訴數據分析,做好分析研判匯總,從源頭、傳導、轉化等關鍵環節進行化解,形成齊抓共管預警防控鏈。
對涉及社會穩定、公共安全、生產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大問題、突發事件和涉及多部門的事項,建立頂格協調聯動機制,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對重大問題一包到底,最大化提高決策、落實效率。今年以來,隱珠街道已流轉辦理社區網格事件3.2萬余件,消除安全隱患1.2萬余件,解決群眾訴求2.9萬余項,社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張希文 周偉)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