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8日訊 一杯啤酒還能怎么玩?比如,把它裝進盒子里。11月,青島啤酒開啟全網推廣聯名款盲盒之路,并于12月4日至10日在青島萬象城設置潮流快閃店,盲盒成為這場青啤潮流快閃中的重中之重。2020年,“盲盒潮”已勢不可擋地向各個行業進發,不少商家將“盲盒”納入營銷重點,試圖搶占“Z世代”消費者的注意力。
對于不少青島市民而言,盲盒這個詞可能是頭一回聽說,但在青島年輕群體中,盲盒熱卻是2020年的關鍵詞之一。

2020,盲盒之年
什么是抽盲盒?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普通的身高不足10厘米的玩具娃娃,被設計出10幾款不同的造型,再分別裝進一摸一樣的盒子里,因為盒子上沒有標注,只有打開的那一刻,消費者才會看到自己抽到了哪款娃娃。所以,為了買到自己喜歡的款式,或者為了湊齊這一系列娃娃,部分消費者會不間斷地購買,這種玩偶售賣的方式,叫抽盲盒。
誰在玩盲盒?根據泡泡瑪特(潮流雜貨界的標志性品牌)公布的用戶數據顯示,年齡段在18-34歲的用戶成為消費主體,占比高達78%,超過50%的玩家是職業白領和學生。可見,年輕人是盲盒的主要消費群體。
盲盒有多火? 2019年雙十一,盲盒頭部品牌泡泡瑪特的銷售額達到8212萬元,這個成立9年,賣盲盒僅有3年的本土玩具品牌,在那一天超過了入駐中國市場37年的世界玩具王牌丹麥樂高,成為天貓玩具類榜單第一名。有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娃娃市場份額占比僅有8.2%,2019年卻同比增長50%。在閑魚等二手市場上,一款原價59元的泡泡瑪特圣誕隱藏款賣到了2350元,價格足足翻了39倍。有報道稱2020年12月,最初在國內引入盲盒的泡泡瑪特將在中國香港上市,與此同時,故宮、星巴克、匡威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盲盒賽道,盲盒出圈了。

在青島的各大商場里,盲盒售賣機或者盲盒店鋪已經隨處可見,售賣機前消費的年輕人比比皆是。記者發現,在青島各大商場里,每款盲盒的單價并不高,大部分價格都在30至90元不等,但是當盲盒加上“爆款”、“系列款”、“隱藏款”等標簽時,價格隨之水漲船高。在青島李滄區樂客城盲盒機前,張蕊(化名)正在抽取達么吉發財者聯萌系列盲盒,據了解,這款系列盲盒共有6個日常款和4個隱藏款,一款售價49元,“這個系列在盲盒里不算貴的,但是為了集齊這個系列,我已經花了近500元,和我其他喜歡盲盒的朋友比,這個花費是小巫見大巫了。”
盲盒當之無愧的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之一。
盲盒成“癮”
一款小小的盲盒為何讓人欲罷不能,首先就在于盲盒給了年輕人低門檻的“賭徒心理”和高標準的驚喜感。單個盲盒的售價適中,讓用戶購買時沒有壓力,再加上抽盲盒的不確定性,在收集的過程中不確定能否抽中自己的心儀款或數量不多的隱藏款,這就是盲盒的誘惑所在。張蕊說:“盲盒的誘惑永遠在打開盒子的一瞬間。”對消費者而言,盲盒本身可能“一文不值”,盲盒的驚喜感和帶有賭博的刺激性玩法才是關鍵,它讓年輕人在日常的瑣碎中,找到了心情釋放的出口,擊中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在今天,各行各業搶占盲盒賽道,盲盒成為潮玩里受歡迎的銷售方式之一,但驚喜感和刺激感不是盲盒最核心的價值,核心依然是盒子里面的東西——IP。從泡泡瑪特的Molly系列盲盒,到故宮的祥瑞系列貓盲盒,匡威盲盒等等,看似“萬物皆可盲盒”的背后,其核心離不開IP。拿泡泡瑪特最賺錢的IP—— Molly舉例,這個撅嘴巴、泡泡眼、卷頭發的小女孩自香港藝術家王信明之手,泡泡瑪特為這個IP設計了很多系列,例如“十二生肖系列”、“西游系列”。而IP背后意味著流量黏性,能借此吸引大批粉絲。阿贊(化名)是Molly系列的狂熱者,他告訴記者,他通過各種渠道買齊了這個IP的所有款式。“集齊這個系列就像年終目標一樣,上癮且一定要完成。”

近幾年潮流文化成為年輕圈層的關鍵詞之一,比起潮鞋、潮牌等高消費物品,盲盒因為價格低廉、容易獲得,所以更容易滲透年輕群體,而另一方面,“潮流”意味著對傳統的反叛,在小小的盲盒背后,依然是年輕群體尋求自我表達的出口和在日常生活中給自己一份“小確幸”。(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芝萌)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