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9日訊 “雙12”購物季快要到來,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和復雜難懂的促銷規則時,怎樣才能科學合理消費?近日,青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官微發布“雙12”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多些理性,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節儉的消費理念。
直播秒殺,要冷靜
受疫情影響,今年傳統線下銷售受到沖擊,網絡直播帶貨火爆。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觀看人次超過500億,通過網絡直播帶貨購物正成為一種消費新趨勢。但市場監管總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12315平臺共收到直播相關投訴舉報2.19萬件,同比增長479.60%,其中關于直播帶貨的投訴占比近六成。
在此建議,消費者要保持冷靜,選擇有健全保障體系的電商平臺觀看直播,同時選擇在信譽度良好、知名度高的直播間下單,按需購買,不攀比奢華,量入為出,規避沖動消費行為。
優惠規則,要看清
近年來,許多商家在促銷規則上下足了“功夫”,預售、滿減、購物津貼、玩小游戲搶紅包等營銷策略,讓購物越來越復雜。玩法越來越多、優惠越來越少,也成了消費者詬病的槽點。因此,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要理清頭緒,多與店鋪客服溝通,了解清楚促銷規則,避免盲目湊單。
此外,根據《天貓預售業務管理規范》的相關規定,支付定金后,因買家自身原因導致未如期支付尾款,或買家申請退款且根據《天貓規則》《淘寶平臺爭議處理規則》等規則判定非賣家責任的,定金均不退還。消費者在選擇支付定金前,要考慮清楚再下單,避免給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煩。
網購騙局,要防范
“雙11”“雙12”是電信網絡詐騙的高發期,常見騙局以“預售”“紅包”“客服”“信用提額”“刷單返利”“中獎免單”等為名義,誘導消費者點擊非法釣魚網站,騙取其個人信息及財產。提醒消費者千萬不要點擊陌生鏈接,電商平臺退款應依照正規流程,收到疑似詐騙電話或短信,對方提示“訂單異常”“繳納保證金”“退款”等情況時要謹慎,及時與店鋪客服溝通,了解情況,防止上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春曉)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