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又名覆盆子,是一種原產于北美洲一帶的高營養水果。眼下,金口鎮農民萬國韶種植的3000多畝黑莓又到了收獲季,他通過果品銷售、旅游采摘和產品深加工,讓這些不起眼的小漿果搖身變成了“金疙瘩”。
在萬國韶的金鳳凰黑莓種植園里,這些漂洋過海而來的“洋水果”已經長成規模。一米半高的黑莓植株上,果實密集,成熟的黑莓呈黑紫色,掛在枝頭,十分誘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采摘游玩。
“環境非常清凈,而且周圍沒有污染,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來自青島的游客王先生說,“黑莓口味酸甜,口感非常不錯,我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帶親戚朋友來體驗一下采摘的快樂。”
黑莓營養豐富,在歐洲被稱為“生命果”,在2005年的一次農產品推介會上,萬國韶發現,國內黑莓規模化種植還是空白,便引進了藥食同源的黑莓苗進行試種。
“因為苗子很貴,最初開發時只種植了大約60畝,這個山又是一個荒山,我們讓當地老百姓來幫忙,動用了大量人工,把石頭撿出來壘成梯田,再把黑莓栽植上,一年一年培植,慢慢地繁殖到現在的3000畝。”萬國韶說。
從60多畝到3000畝,萬國韶用16年的時間,把種植園發展成了省內最大的黑莓種植基地,種植園所在的鳳山,也從荒山變成了綠水青山。這些年,萬國韶一直堅持原生態種植管理模式,每年僅人工鋤地的費用就需要200萬元。人工除草保證了土壤里面的微生物和細菌的密度,黑莓的果子營養價值會更高。
單純做采摘、賣鮮果,每年夏天,種植園就能收入五六百萬元。但是萬國韶并不局限于此,為能更好地利用黑莓中所富含的40多種營養素,延伸產業鏈條,2015年,金鳳凰黑莓種植園與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科院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做起了黑莓深加工。
經過5年的摸索、研究,黑莓的深加工產品種類已多達20余種,遠銷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2019年產值近億元。隨著黑莓產業鏈的延伸,越來越多的農民來到金鳳凰黑莓種植園里打工,常年在園區就業的農民多達200人。
“說實話,如果農業沒有高科技的參與,它就是個綠水青山,永遠也不會變成一個金山銀山,現在你看水更綠了,山更青了,確實變成了金山銀山了。”萬國韶對未來充滿信心。 王海磊 黃璐璐
責任編輯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