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決定
授予云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
時代楷模稱號

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
張桂梅
一個無比響亮的名字
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許多學生都親切地叫她“張媽媽”
許多年前
一次次目睹貧困女生輟學悲劇
張桂梅心中萌生一個夢想
辦一所免費高中
讓大山女孩有書讀

不被理解,甚至被挖苦、嘲笑
張桂梅始終沒有放棄夢想
終于,她把別人眼中的不可能變為現實
2008年
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建成開學
12年間,這所學校讓1804名女孩
考入大學,走出大山

張桂梅嚴以治學、脾氣火爆
時常手舉小喇叭,督促學生珍惜光陰
但嚴厲的背后
是她對大山女孩的殷殷期盼
和最深沉的愛

她沒有房子、沒有財產
十幾年來一直住學生宿舍
63歲的她身患20多種疾病
每天早上起床,腳疼得不敢著地
但她仍咬牙堅持
每天陪伴學生晨讀、上課、自習

她點亮了無數大山女孩的人生夢想
最讓她欣慰的是
許多學生大學畢業后
選擇回歸大山
選擇去最艱苦的崗位
學生們經常對她說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紅土高原一枝梅
——記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桂梅
60多歲,本應該安享退休生活,她卻在不停奔波、忙碌。每天清晨5點到夜里12點,人們都可以在校園里見到她匆忙的身影。她身患重疾,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她曾是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優秀教師、華坪兒童福利院孩子們熱愛的“媽媽”。2008年,在她的全力推動下,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滇西偏遠的華坪縣成立。她堅信,幫助一個女孩子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就是幫助了一個家庭。12年來,她是這所學校的掌門人。
傳奇坎坷的人生、突出的貢獻,使她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最美鄉村教師”“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云南省優秀共產黨員”“興滇人才獎”等40多項榮譽稱號。然而,這些榮譽未讓她停止腳步,她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帶領學校師生創造一個又一個不凡的成績。
她是張桂梅,中國教育系統一個響亮的名字!
“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
1957年,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個滿族家庭。臨近高中畢業,母親去世,張桂梅隨支援邊疆建設的姐姐來到云南。1977年,剛20歲的她在原中甸縣林業局工作。
1990年,張桂梅調回丈夫的老家大理,夫妻二人同在喜洲鎮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但好景不長,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這個打擊幾乎使張桂梅喪失了生活的勇氣。一年后,她決定離開這個令她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
華坪——這座小縣城接納了她。

“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睆拇?,張桂梅就如一條小溪,一步步流向山區,扎根民族貧困地區。這個過程,她越發感受到做好民族地區教育的重要。
張桂梅任教的華坪中心中學是當地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正當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撫平心中的傷痛時,她感覺腹部疼痛,肚子也越來越大,像懷上了5個月的娃娃。到醫院檢查發現:腫瘤,需要手術治療。
張桂梅痛苦極了,整整哭了一夜:“老天怎么就對我這樣不公平?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難道還不允許我有一個健康之軀,為教育多做點事嗎?”
但哭過以后,她作出的抉擇卻是,不能在節骨眼兒上把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扔下!
她把醫院的檢查結果揣進懷里,一邊吃著止痛藥,一邊像常人一樣工作,直到3個多月后把學生送進了中考考場,才向學校領導說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達兩公斤的腫瘤。
“常人無法想象她是怎樣熬過疼痛這一關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腸子粘連貼在了后壁上?!贬t生要求張桂梅休息調養半年后才能工作。但術后24天,她就匆匆趕回華坪,來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學任教。

來到華坪縣民族中學后,張桂梅用整個身心呵護著學生,未痊愈的身體卻在無休止的消耗中再次出現病癥,腫瘤以極快的速度生長,她一次次地暈倒在講臺上。醒來后,她對哭成一片的學生說:“堅強些,老師不會死的,也不會離開你們!”張桂梅知道,是這些可愛的孩子給了她企盼,給了她生命的火花。1998年7月,把又一批學生送進中考考場后,張桂梅悄悄去做了第二次手術。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張桂梅的身體愈加虛弱,疼痛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有時甚至暈倒。她盡量不讓其他人知道,怕大家擔心,完全是靠一把把的止疼藥堅持。
樂觀、漂亮的蚩紹虹是女子高中的畢業生,是張桂梅帶著她讀完了高中。她說:“‘老媽’是給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是能給‘老媽’買到一種吃了不再疼痛的藥?!?/span>
“教師的天職就是奉獻,沒有任何其他條件”
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要面對的大多數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學生們來自大山,家庭貧困,存在文化基礎差、生活習慣不好等共性。張桂梅首先采取兩條措施:一是整頓學生的生活、學習秩序;二是激勵學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在她的耐心引導下,學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學習都有了很大進步。
一個來自永興鄉的小姑娘,穿的衣服臟臟的,總是坐著發呆,學習成績也不好,在她身上看不到一點少女的活潑與快樂。張桂梅與她促膝談心。最后,小姑娘終于流著淚對她傾訴:“爸爸生病死了,媽媽一個人供我們兄弟姐妹生活,真不知今后怎么辦!”張桂梅鼓勵她要戰勝困難,并翻箱倒柜找出衣服給小姑娘換上,又幫她交書費。小姑娘最后感動地說:“張老師,你就是我的媽媽!”
2003年,張桂梅還送走過一個特殊的班。這個班數學科曾經頻繁更換教師,班風較差,有的學生轉走了,有的學生回家不讀書了,有些男孩子晚上還在網吧過夜,教師們都對這個班沒有信心。臨近中考時,學校安排張桂梅接這個班的語文和政治課,并擔任班主任。張桂梅走上講臺時,孩子們歡呼了起來。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睛,張桂梅知道,學生們對她充滿了信心。

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但玩游戲機的學生管不住自己,晚上還是想跑出去玩。張桂梅就采取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把行李搬進了男孩子的宿舍,和32個男孩子住在了一起。
早上6點,她叫孩子們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檢查女生宿舍后又來到男生宿舍,一張床一張床地查點人數,清點夠了才躺下。這時,她就和男孩子們用輕松的語氣聊聊白天的事。時間差不多了,她就說聲:“睡覺!”一段時間下來,男孩子們說,就像在家里一樣,有個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
可是,只有張桂梅自己才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幾個月是怎樣熬過來的。那個季節每天氣溫都在30攝氏度以上,一到下午,張桂梅就不敢喝水,怕自己晚上起夜時有學生溜出去泡網吧。男孩們粗重的鼾聲、夢話聲和腳臭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覺。但第二天,她依然比學生起得早,和學生一起跑步,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她的辛勞沒有白費,中考時,22名學生考到500分以上,這么好的成績沒有人敢想象。

因為營養跟不上,山里的孩子經常生病。張桂梅就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改善生活。她告訴學生:“你們這個時候正在長身體,想吃什么就告訴我?!泵看螌W生們都吃得很開心,直到有一天,學生們吃完飯,張桂梅去付賬,有學生發現,張老師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一下子明白了,淚水止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轉。因為他們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僅舍得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但想到自己一貧如洗的家,就沒有了繼續上學的勇氣,一年后輟學打工。張桂梅知道后四處打聽她的下落,最終找到她。看著張桂梅瘦弱無力的樣子,這名女生抱著她哭了。張桂梅讓她回校復讀,此時離中考僅有3個月時間,重拾丟棄兩年多的課本,女孩心里沒有一點底。張桂梅讓她住在自己的宿舍里,安心學習。
在張桂梅的鼓勵、幫助下,這名女生最終考取了一所師范高等??茖W校,畢業后回到華坪縣偏遠的通達鄉中學任教。她說,之所以選擇這樣一份工作,就是因為張桂梅。她要做一名像張桂梅一樣的教師。
“教師的天職就是奉獻,沒有任何其他條件。”張桂梅愛學生,并不需要任何補償。在她看來,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樣匆匆忙忙地趕到學校上課,發現教室講桌上擺放了兩個大蛋糕,只聽全班同學齊聲喊道:“祝張老師生日快樂!”許多教過的學生也來祝賀她的生日,并送上一張自制的賀卡,上面工整地寫著:“桂子飄香,梅花御寒。祝媽媽生日快樂!”
張桂梅的心醉了。這是一份愛的回報!
“丈夫曾擔心我的生活能力,但現在我撐起了一個大家庭”
1999年6月,華坪縣要建一所孤兒院,投資方指定張桂梅出任院長。從2001年3月開始,張桂梅不拿一分報酬地干起了第二份職業——“華坪兒童福利院”院長,當上了54個孩子的“媽媽”。
剛當上“媽媽”,就難死了張桂梅。當時,來到福利院的孩子從兩歲到12歲的都有,哭聲震天,鬧得左右鄰居都睡不著覺。在每個孩子身上,張桂梅都發現了虱子。最糟糕的是,張桂梅根本聽不懂孩子們說的方言。
那么多孩子在一起,爭吵、打架成了家常便飯。有一天,張桂梅去山上家訪,回來看到地上亂扔的木棒,分明是剛剛結束“戰斗”的場面。她心里沉甸甸的:要不是把這些孩子集中養育,將來真不知道會是什么樣子。一定要把他們教育好,給他們一個與其他孩子公平競爭的機會。
可是,改變孩子們多年養成的習慣是不容易的。有一個男孩,父親死亡給他留下了陰影,使他幼小的心靈充滿了偏執和仇恨。他常常用石頭把衛生間堵死,一會兒又把拖把放在門上……學校的班主任發火了,把他送到張桂梅這個“家長”面前說,你去管吧!孩子一見張桂梅就哭了。張桂梅的心一下子熱了:孩子真的把她當成了家長,用眼淚訴說他的委屈。張桂梅只說了一句:“跟我回家?!敝螅@個孩子慢慢變好了。
張桂梅還帶過一個一歲左右的幼兒,晚上需要抱著他睡。孩子特別依戀她,出來進去都要她背著、抱著,只要看見張桂梅就飛快地爬過來,抱住她的胳膊,用小臉擦來蹭去,一邊還喊著媽媽,直到偎在她的身上睡著。張桂梅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家,一個真正愛他、把他當作自己親生孩子一樣的媽媽。

漸漸地,孩子們長大了,成家立業了。張桂梅就像母親一樣,又高興,又有操不完的心。
30歲的雷秋鳳被張桂梅稱為“大閨女”。2011年“大閨女”出嫁時,張桂梅在福利院專門布置了一間新房,請來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做見證人,風風光光地將“大閨女”嫁出了門。蚩紹虹2019年9月結婚。婚前,張桂梅還以媽媽的身份見了男方家長,向男方一家人說,這姑娘從小太苦了,請你們好好待她,不懂不會的多教教。童國偉是福利院最早結婚的男孩,張桂梅帶著福利院的孩子把“新房”布置得喜氣洋洋。她說,這里是孩子們永遠的家!
張桂梅沒有親生的孩子,可19年間,她卻當了136名孩子的“媽媽”。她說:“丈夫去世前曾擔心我的生活能力,但現在我撐起了這樣一個大家庭,讓這些孩子都有了歸屬感?!绷钏湴恋氖牵S多孩子都讀了高中、上了大學,50多個孩子走上工作崗位,成了醫生、教師、公務員、企業職工。
“為了山里女孩子走出貧困,吃什么苦我都心甘情愿”
在華坪的工作、生活經歷,讓張桂梅漸漸明白,許多孩子如果有一個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就不會輟學,也不會成為孤兒。在民族中學、兒童福利院,張桂梅看到很多因缺失母愛讓孩子陷入困苦的事例。
“何不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2002年,張桂梅萌生了在華坪創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念頭,并為這個在別人看來根本無法實現的夢想四處奔走。她向有關部門甚至走上街頭向人們描述她夢想中的女子高中:女子高中應是一所充滿愛的氛圍的學校,從這里走出去的女孩應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堅強的意志;從這里走出去的女孩將不再重復祖祖輩輩走過的路,她們將來的生活肯定會美好。
為了籌集辦學資金,驕傲的張桂梅放下了全部的自尊。一次,她上一家企業尋求幫助,還未等她說完來意,公司領導就叫她趕快離開,甚至叫來了保安驅趕她,還有不少人跑來圍觀嘲笑。她說,當時她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為了山里女孩子走出貧困,吃什么苦我都心甘情愿?!眻讨膹埞鹈窙]有放棄,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在2008年8月成為現實。9月1日,100名來自華坪、寧蒗、永勝的女孩子成為女子高中的首批學生。與其他高中不同的是,這是一所沒有錄取分數線,只要初中畢業、只要愿意讀高中、只要是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學校都無條件接收,而且接受的是全免費教育。
當時的辦學條件十分艱苦。學校只有一棟綜合樓,沒有圍墻、大門。為按時開學,張桂梅帶著17名教職工一起清理垃圾。學生的床需要安裝,張桂梅又帶著教職工安裝,鋪上嶄新的被褥,在每張床上掛上寫有學生名字的吊牌。學生都是女孩子,安全如何保障?每間宿舍,張桂梅都安排一名女教師陪著學生,甚至陪著上廁所。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好,教學難度很大。地理教師張紅瓊說,這些學生都沒學過地理,得從初中的課開始補?!芭痈咧械睦蠋熀苄量?,但張老師什么事都走在我們前面,我們沒有理由叫苦。學生病了,她守著;學生鬧矛盾,她親自解決。比起張老師,我們的付出不算什么,她付出的是全部?!睆埣t瓊說。
傈僳族女孩蚩紹虹有個辛酸的童年。沒有父母關愛的她靠幫鄰里干活換取三餐或一點費用讀完了小學、初中。女子高中的創辦,使她有機會上高中。張桂梅把她安排在福利院,解決了她的后顧之憂。高中畢業后,蚩紹虹考上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習珠寶玉石鑒定與加工技術,現在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她與張桂梅結下了勝似母女的情感。她說:“你看到我現在陽光的樣子,這都是‘老媽’給的!”
在張桂梅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硬件條件得到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創辦12年畢業10屆學生,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余名貧困女孩子在這里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人們都說,這所學?!暗瓦M高出”的背后,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斗。
“我們從事的是黨的教育事業,要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根本”
1998年,張桂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身邊的人都知道,她對黨的忠誠、熱愛是發自肺腑、嵌入靈魂的。
20多年來,張桂梅除了執著于教育事業外,還經常掏錢幫助群眾治病、修路、建水窖,幫助群眾協調糾紛、化解矛盾、發展產業。她常掛在嘴邊一句話:共產黨員就應該幫老百姓做事,群眾有困難,就應該去管。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但她卻說:“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span>
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創辦之初,張桂梅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教師不穩定的問題。她好不容易找來的17名教職工,9名教師相繼離開,辦學常陷入困境。但張桂梅發現,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她說:“戰爭年代,只要黨員在陣地就會在。今天,只要我們黨員在,就要守住這塊教育扶貧的陣地。”

張桂梅提出了“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教育理念。從此,她就帶領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唱一支革命歌曲、開展一次黨的理論學習、觀看一部革命經典影片并寫一篇觀后心得。一開始大家只是跟著做,但慢慢發生了變化,內心充滿了力量。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走在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黨徽在閃爍。
韋堂蕓,左腳骨折,拄著雙拐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說起……這樣的事例在學校教職工中層出不窮。
陳法羽是女子高中的第二屆畢業生,云南警官學院畢業后,她成為永勝縣公安局三川派出所警察。她至今清楚記得,開學第一天,同學們就學唱“紅米飯,南瓜湯”。唱完,張桂梅就語重心長地說,現在,我們學校的條件還很艱苦,但比起紅軍長征時吃草根、吃樹皮已經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們要學習革命先輩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
每屆學生都像陳法羽一樣接受紅色教育,通過一起唱紅歌、一起跳紅色舞蹈、一起朗誦紅色經典、一起重溫入團誓詞、一起觀看紅色電影等活動,讓學生在紅色氛圍中,感受到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在紅色教育的熏陶下,女子高中的孩子們展現出不一樣的精氣神。這使張桂梅感到特別高興,她說,課間或是開展活動時,看著著裝整齊、朝氣蓬勃的女孩子別提有多高興了。
周云麗大學畢業后考上一所中學教師崗位,聽說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后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艷,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瓙墼谂痈咧醒永m。

近幾年,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不斷改善。在建設中,張桂梅始終把紅色文化育人的氛圍營造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學校的操場邊一面墻上,與黨旗、入黨誓詞并列著“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的紅色大字。張桂梅說:“我們從事的是黨的教育事業,要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一根本。我們就是要讓共產黨人頂天立地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20多年來,張桂梅以“紅梅傲雪,大愛無疆”的精神,幫助貧困山區孩子走出大山,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用初心和信仰書寫著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一輩子、為民奉獻一輩子、堅韌執著一輩子、于己克儉一輩子的高尚情懷。她就如一枝報春的紅梅,帶給貧困山區孩子們無限的希望,譜寫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無疆大愛。
(綜合新華社、央視網、人民日報客戶端、中國日報、中國教育報等)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