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3日訊 “鄉村振興工作隊所做的一樁樁一件件實事,為我們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讓我們看到了鄉村發展的希望,你們的愛心和真情,我們將銘記于心!”近日,一封由平度市店子鎮南盛家村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簽字的感謝信郵寄到了青島市委組織部,信中對派駐店子鎮鄉村振興工作隊表達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選派鄉村振興工作隊,是青島市委落實中央、省委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加快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和實際行動。2018年4月,青島選派20個鄉村振興工作隊,派駐平度市、萊西市20個經濟相對薄弱的鎮街、100個集體經濟空殼村薄弱村,開展聯鎮幫村工作。按照市委要求,市委組織部指導相關區市選派108個鄉村振興工作隊,派駐83個鎮街、601個村,實現了集體經濟空殼村薄弱村全覆蓋。派駐兩年多來,工作隊成員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撲下身子、真抓實干,“三聯三作”強鎮街、“三幫三促”興村莊,扎實開展聯鎮幫村,發揮了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先鋒隊”作用,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埋頭苦干、積極作為,用心用情解決民生疾苦
“走進于家屯,光景愁煞人。兜里沒有錢,外人不登門。姑娘往外嫁,小伙打光棍。”這首萊西市馬連莊鎮于家屯村民口口相傳幾十年的順口溜,曾經是于家屯村面貌的真實寫照,直到2018年村里來了市派鄉村振興工作隊。

工作伊始,隊員們披星戴月地走訪入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村里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他們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把黨的惠民政策送到田間地頭;他們找規劃、出設計,著力提升村莊顏值;他們由“輸血”轉“造血”為村莊建起面粉加工廠……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于家屯從村莊環境、村容村貌,到干部群眾的精氣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里的一條條街道硬化、綠化、亮化、美化起來了,村委辦公室、文化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起來了,村民家中的自來水凈水器安裝上了,以美麗庭院創建為載體的群眾文明實踐活動紅紅火火開展起來了,互幫互助、共商村事成了于家屯村干事創業的新常態。那首許久不唱的歌謠現在也改成了:“紅手印、心向黨,我們永遠跟黨走!”
鄉村振興工作隊始終牢記組織重托,按照市委要求,沖鋒在聯鎮幫村的第一線,埋頭苦干、積極作為,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想方設法為群眾排憂解難。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起來的疫情打破了平靜的生活。因疫情防控需要,西海岸新區王臺鎮的13家農貿市場全部關閉,這直接導致了北柳圈村10畝油菜、6畝菠菜、20畝大蔥、15畝香菜等滯銷,群眾內心充滿焦慮。面對這些困難,西海岸新區派駐王臺鎮鄉村振興工作隊沒有退縮,在一邊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一邊主動聯系農業部門,組建起“王臺鎮蔬菜種植戶供需交流群”,對接引入蔬菜協會、供銷社、商超等大型客戶,推動信息共享、供需“見面”、電商交易、線下訂單發貨、物流配送,實現蔬菜日交易量5000斤以上,解決了菜農的“燃眉之急”。

忘我的家國情懷催人奮進,無私的奉獻精神鼓舞人心。兩年多來,鄉村振興工作隊沖鋒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創造了不平凡的聯鎮幫村業績。膠州市派駐膠北街道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楊照清,因長期忘我工作、積勞成疾,于2018年11月2日,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去世,享年55周歲,用生命詮釋了鄉村振興工作隊的深刻內涵。市派平度市古峴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王人棟,雖然身患重疾,但仍堅守一線,2015年至2017年,擔任即墨區槐樹溝村第一書記;2018年至今,擔任派駐平度市古峴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前朱毛村第一書記,幫助前朱毛村爭取美麗鄉村建設、污水處理、水肥一體化建設、太陽能路燈等項目資金1100余萬,把一個遠近聞名的“刺頭混亂村”變成了穩定富裕村。
攥指成拳整合資源,尋找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工作隊聯鎮幫村的“硬任務”。工作隊結合自身實際,搭建對上溝通的載體和機制,拓寬對上聯系的渠道,幫助協調整合各方資源,引進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項目,以“攥指成拳”的合力,推動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為鎮街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從2015年開始,萊西市南墅鎮黨委、政府就多方尋找石墨污水處理廠投資商,但遲遲沒有結果,派駐萊西市南墅鎮工作隊來到后,多方協調引進了石墨電極高端產業項目,開工建設了全國首家石墨工業污水零排放處理項目;平度市崔家集鎮是西紅柿產業發展特色鎮,派駐平度市崔家集鎮工作隊來到后,堅持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助力鎮域特色產業發展,采取飛地政策,集聚5個村莊200萬元資金集中建設鄉村振興產業園,實行“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建成冬暖大棚10個,助力5個幫扶村莊集體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派駐平度市南村鎮工作隊立足南村家電產業優勢,圍繞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進行招商引資,推動德萊維高端設備制造等12個項目簽約落地,有力推動了鎮域經濟發展……

“如果把每個隊員看作一個手指頭的話,工作隊就是握成拳頭在發力,這個合力在聯鎮幫村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把資金和資源整合起來,不撒芝麻鹽,效果更突出。”萊西市沽河街道黨工委書記徐東輝評價道。
派駐期間,鄉村振興工作隊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針對村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不強、村集體經濟增收路子不寬、民生和公共服務保障不夠有力等問題,堅持幫黨建促引領、幫發展促增收、幫民生促和諧。
聚焦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隊兩年多累計走訪黨員群眾15.1萬名,幫助村莊調整選配村“兩委”成員253名,發展黨員348名,培養后備干部1564名,健全管用制度1986個,村級運行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大幅提升。圍繞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隊幫助村莊培育發展致富項目632個,幫助村莊增加集體經濟收入5700多萬元。其中,僅市派鄉村振興工作隊確定聯鎮產業項目114個、投資259億元,幫扶村莊年均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加14.3萬元。完善民生服務保障,爭取政策和社會資金5.4億元,幫助村莊修路950公里,興建文體設施516處,實施凈化水項目170個,有效改善了村莊的生產生活環境。

兩年多來,鄉村振興工作隊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干出樣子,千方百計為幫扶村莊尋找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推動幫扶村莊實現集體增收、村民致富,大大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佳旎)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