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好時光
王溱/文
冬至那天吃了餃子,盡管是冷凍的,但意思到了,心里感到滿足。
小時候知道冬至,就是因為這一天可以吃餃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活條件有限,每天巴望的就是嘴巴上能過過癮,肚子里能解解饞。后來隨著生活的提高,餃子已成了家常便飯。但許多人家,特別是在北方,冬至那天還是要吃餃子。這是傳統(tǒng),約定俗成的“食譜”。當然這里面也包含著許多寓意。現(xiàn)在有條件的人家把冬至整的跟過年似的,盡管不一定是公休日,但兒女們都會與老人聚到一起,又是肉又是酒的,好不熱鬧。對我而言,這天恰好是岳父的生日,只要不外出,必定要回岳父家慶生。連襟姨子一大家子湊在一起,吃吃喝喝,說說笑笑,熱鬧無比。那天一般要吃兩種面食,長壽面和餃子,算是都照顧到了。其實冬至另一層含義就是“團聚”,就像春節(jié)、中秋一樣,中華民族最美好的一面,就是家和萬事興,團聚和諧美。
這些年冬至熱鬧,應(yīng)功歸網(wǎng)絡(luò)。頭好幾天微信里便有了關(guān)于冬至的各種信息,又是詩詞又是散文的,還有音樂和朗誦,趕到冬至那天,整個刷屏,滿眼全是傳統(tǒng)文化。家家吃餃子。網(wǎng)絡(luò)的威力確實強大,原本不想吃餃子的人家也不得不改變主意。因為微信群里你呼我應(yīng),讓人看了心里不能不蠢蠢欲動,好像不隨大流,不從眾,就沒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似的。
中國的節(jié)氣很多,但真正有點儀式感的除了清明就是冬至了。清明不必說,寓意含義象征性意味深長。所以備受重視,備受關(guān)注。冬至,望文生義,是寒冷的來臨,也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照說這一天“黑暗”逞強,“光明”示弱,人們不應(yīng)該如此“隆重”。但恰恰相反,這一天被尊為“冬至大似年”。古時候這一天人們忙著“祭祖、“祭天”,朝廷放假,君不聽政,民間歇市,舉國歡慶。這一天,陰之極致,陽氣始生。大自然新的循環(huán)又開始了!“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的詩,展示出一幅大地回春的景象。
冬至的到來,其實是真正寒冷的開始,九九八十一天的“數(shù)九寒天”,就此拉開了帷幕。其中坊間所說的“三九四九凍死人”,就在其中。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張開雙臂擁抱她的到來。
冬至是休息養(yǎng)生,積蓄能量的大好時機。古人曰:氣始于冬至。從養(yǎng)生學(xué)上解釋,冬至過后,也是人體補充營養(yǎng)的開始。正所謂養(yǎng)精蓄銳,強生健體。尤其老人,“冬眠”會為延年益壽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不僅是人類,就連動物、植物也是如此。大自然的“冬眠”之說,實際就是各種生命體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和“緩沖”。從氣象學(xué)來說,過了冬至,白天會一天天長起來。盡管這個時間有些漫長,遙遠,但“光明”在前,“溫暖”在即,人們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冬至到來,也是“希望”的開始。從這一天人們可以“數(shù)九”,過一個“九”,意味著離冰雪融化的日子就近一天。當“立春”到來時,雖還有“大雪晴天”,但此時大地被雨雪澆灌浸透著,百草萌動,春木發(fā)枝,萬物更生。久違的春和景明,百花齊放的日子又在悄然向人們走來,整個世界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此刻人們會感慨萬分,心存感激:沒有冬至的到來,哪有眼前這新氣象,新生活,又怎么會有這美麗而壯觀的景色?
冬至是節(jié)氣,更是文化。人們鐘情于其,目的只有一個,讓生活更幸福,讓世界更美好!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