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朋友:
好比她主動約的你,說周五一起吃個飯吧,你說好,然后特意空出周五晚上的時間。
期間你說那咱倆都找找餐廳,她也答應了,于是你從周三就開始尋覓環境好味道佳的飯館。
終于到了周五快下班,你私信她說“今晚咋著啊”,她說我忘了咱倆要吃飯所以約了別人。
她趕忙把另一個約推掉,讓你給她發飯館的定位,你問她想吃啥,她說沒找。
于是你把定位發過去了,時間位置也訂好了,結果對方人又消失了。
再出現時已是約定時間的半小時后,一問干啥去了,人家輕描淡寫:回家換了件衣服重新化了個妝。

02
某天你倆決定去旅行,一開始她興致很高,甚至去淘寶買了旅行穿的衣服。
你說咱倆一起看看機票酒店,她也答應了,但每次發機票酒店的人總是你。
你心想算了,愛去不去,結果合適的機票酒店一個個消失讓你著急。
最終你還是妥協了,機票酒店攻略全包,對方倒也沒什么不滿,很痛快地A了錢。
其實拋開準備的過程,你倆這趟旅行相當快樂,快樂到似乎不該計較這些。
無論是準備時還是旅行途中,你幾次欲言又止但還是沒說。
到底哪里出了錯你也說不明白,你知道你倆都很期待一起旅行,但不知道為什么好像你更期待一點。
以至于機票要你督促著訂,民宿總是你找得比較多,攻略總是你做的比較全,她總說忙忙忙,但實際上你也并不閑。

03
以上情況發生一次兩次,你安慰自己沒準是她真的最近比較忙。
直到重復了四五次,你有點受不了了,開始自卑是不是對方根本就沒把你的時間放在心里。
你甚至暗自揣度過,在她眼里你是不是特別閑,是不是一下就能從幾百條攻略里篩選出最牛逼的美食和景點。
甚至設想過在她倆眼里你發攻略的時候可能是這樣的:早早回到家吃完飯洗完澡躺在床上,刷完微信刷微博,刷完微博刷抖音,最終實在無事可做了,才想起來查查攻略發進群里。
但實際上你找攻略的時候往往是這樣的:為了騰出時間準備旅行,中午吃完飯你就開始坐在工位上努力工作,等再抬眼看表發現已經下班10分鐘了。
于是你在寒風中小步快跑終于擠上地鐵,或者趕去酒局,然后在人群的縫隙里,或者喝多了在出租上忍著惡心勉強拿起手機,開始查攻略。

04
這樣的友誼讓你逐漸感到疲憊,于是你決定把注意力轉向男友,結果依舊讓你失望。
每一次的約會都是你來計劃,盡管你已經說了無數次“下次你來計劃噢”。
但每到周末醒來,對方還是坐在電腦前,甚至連午飯吃啥都不怎么關心。
你崩潰了,為什么不管維系什么關系,感覺都只有我在努力?
你講給男友,男友不懂,他安慰你說:朋友跟愛人總會有一方付出得比較多,只不過恰好這個人是你。
但你還是很委屈,遵守約定的是你,操心的是你,壓縮自己時間為了讓別人開心的是你。
別人不愿意付出,你就理所應當多付出點,這到底是什么道理?
明明一段關系是兩個人的事,為什么從來沒人替你考慮?一段正常的關系根本不會讓誰感到累。

05
你下定決心要開始改變,但次次都以妥協告終。
對方是你那么在乎的人啊,怎么舍得讓這段關系變僵?
漸漸地你意識到,所有關系走到這個份上再想改變已經晚了。
無論是朋友還是男友都已經適應了這種付出不平等,而你永遠在滿足別人的情感需求。
太重感情的人注定在每種關系里都卑微。
就算認識新的人也一樣,再怎么說服自己這次要鐵石心腸,也還是會毫無保留地替對方設想。
有時候你甚至覺得這是一種病,不然為什么努力維持關系的總是你,而別人就不需要這么努力?

很羨慕那些在一段關系里不用付出的人,說實話,你也知道他們不是不懂雙向付出這件事,只不過是仗著有坐享其成的愛,才會下意識地逃避自己也要付出這件事。
但你的要求也不高啊,不用對方同等的付出。
甚至不用對方真的去做,只是單純地好想被認真對待一次,只要對方心里有想要為我花心思。
重感情的人更勇敢,更通透如何去維系一段關系。
但與此同時,一旦看清了對方只想索取,也就不會再答應任何邀約,放棄這段關系也變得不再可惜。
在交友方面,你是那個經常付出的人嗎?你怎么評價這樣的人?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