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1月6日1版

全力做大做強13條產業鏈
——五論貫徹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城市競爭,關鍵在產業;產業競爭,核心是產業鏈。只有全力做大做強13條產業鏈,在延鏈、補鏈、強鏈上進一步提速,青島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不斷進位爭先。
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商貿、商務服務、現代海洋、高端化工、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高效農業、高端裝備,這13條產業鏈是青島對產業變革趨勢的主動把握。創造性建立的“五個一”工作協調機制——每條產業鏈由1名市級領導牽頭,1個專班推進,1個智庫支持,1個協會搭臺,1組銀行助力,則為13條產業鏈的快速崛起搭建起良好的生態。去年以來,美錦氫能科技園、上海電氣風電產業園、鋼研新材料、集成式智能傳感器、惠科半導體等一批重大項目的“落地”已經在改寫青島的產業版圖,今年青島更要拿出只爭朝夕的狀態,圍繞做大做強13條產業鏈,全力以赴在項目招引、簽約、落地、開工、投產上展開強大的攻勢。
要加強重點項目儲備。要逐條產業鏈分析如何延鏈、補鏈、強鏈,研究透產業鏈上需要招引、培育的環節,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特別是要抓好引擎性項目、關鍵配套項目的招引儲備,在關鍵“穴位”上下足功夫。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四新”經濟項目的儲備力度,衡量項目不僅要看規模、看結構,更要注重項目的成長性、引領性和未來價值產出。
要重點發力項目招引。繼續采用“頂格戰法”,各級“一把手”要在項目招引一線,參加推介會、策劃大項目、開拓項目源,頂格協調解決項目簽約、落地、開工、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要深化推進社會化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發動行業商協會、中介機構等招商力量,組建更多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招商公司,利用好招商資源信息化社交平臺和“雙招雙引”重點項目調度平臺。
要加快項目落地開工。對簽約的每一個項目,都要壓實責任,全程都要有專員跟蹤服務。建立重點項目審批核準快速通道,相關部門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推動項目立項、用地、規劃、環保、施工許可等手續快速辦理。完善“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強化資源要素統籌,提速項目落地開工建設效能。要以建設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為契機,加快實施“標準地”改革。
要強化全程督導落實。要細化項目招引、投資增長、結構優化等目標,建立年度重點任務責任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制和獎懲措施。要全面落實13條產業鏈統計監測制度,跟蹤掌握重點產業發展質量,隨時發現問題,隨時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
要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基礎性技術,工業互聯網是13條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的重要抓手。每一條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都要與卡奧斯共建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打造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細分領域產業互聯網平臺,快速形成規模并占領市場。要加快編制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指標體系,加大對各類泛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行業企業的培育扶持力度。要聚焦培育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加快引進一批5G、人工智能、傳感器、集成電路、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引領性產業項目,賦能城市和產業數字化轉型。
城市間的追逐已呈“白熱化”,非但不進則退,慢進也會退。很多時候,“努力奔跑,只是為了留在原地”。青島只有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入加速突破期這一時間窗口,用13條產業鏈重塑城市產業格局,才能不斷放大優勢,為城市拓展出一個更廣闊的未來。(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