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衣聯網:用一件西裝重構一個行業
日前,記者從青島紡織服裝工業互聯網聯盟年度會議上獲悉,聯盟已經助力青島超1000家紡織服裝企業上平臺、用平臺。
在獲得卡奧斯紡織服裝工業互聯網平臺海織云涵蓋設計、采購、制造、物流等全流程升級后,配合海爾衣聯網鏈接起的用戶端入口,以青島環球集團為代表的企業正在創造全新的青島服裝定制故事。
一次全新的服裝定制體驗
這是一個因為工業互聯網而改變的用戶定制故事。
前不久,家住李滄區的姚女士因出席會議需要一套得體西裝。
于是,她來到位于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的海爾衣聯網001店。在店內逛了一圈,姚女士還是覺得剛進門那一套西裝適合自己。這時,工作人員上前詢問,是不是對那套酒紅色西裝感興趣。精準的“讀心術”讓她感到很驚訝。
原來,店里的每件衣服和衣架都加裝了RFID標簽,可以收集服裝被拿起的次數和面料波動信息。后臺顯示,姚女士在酒紅色西裝前停留最久,多次拿起比量。具體上身效果如何?店員帶姚女士來到店內的3D試衣鏡前,攝像頭識別生成虛擬形象,“一秒上身”。
另一邊,智能衣柜識別顯示,這套西裝是來自青島環球。姚女士在做完三維量體,確定面料花型、里料、刺繡等10多項細節款式后,產品定制方案一鍵下單。幾秒鐘后,包含她專屬版型數據的定制方案就出現在了環球的工廠端。
對于改造升級之前的環球服飾,這也是不可想象的。
青島環球服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筱杰介紹,以往,環球從量體到制版需要大約一天的時間。卡奧斯海織云為環球上線了智能版型庫系統,基于環球幾十年累積的版型庫資源,實現一人一版,排版圖自動傳送到智能裁床進行智能裁剪。
在全流程的數字化系統的協同配合下,環球的新工廠交貨時間從45天縮短至7天,用戶定制訂單可以隨時切入進行排產,每一件衣服加入了RFID芯片自動流轉。
7天后,姚女士收到了量體定制的西裝。說起洗護,以前她總是把西裝送到干洗店,但現在她發現,家里的海爾洗衣機能識別這套西裝是純羊毛精紡面料,自動匹配了最優空氣洗的洗護方案。
就在12月29日的青島紡織服裝工業互聯網聯盟年度會議上,青島瑞華、青島樂好、恒尼智造等4家服裝企業與海織云簽訂了合作協議,這意味著,下次姚女士定制服裝,會有更多選擇。
一場從制造端到消費端的顛覆
一個小小的RFID標簽,蘊藏著工業互聯網對服裝行業從制造端到消費端、從供給側到需求側的全流程顛覆。
而在這一領域,青島正走在全國前列。
近日,以海爾云裳物聯為代表的青島紡織服裝產學研多家單位與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簽訂合同,正式承接2020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項目。
據介紹,這是面向地方產業集聚區的特色建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該項目旨在針對紡織、服裝行業“洗護存搭購”全產業鏈,打造“衣聯網”生態子平臺,鏈接15大行業的5000多家資源方,面向田端(原材料溯源)、工廠端、門店端、家庭端、回收端五大智能應用場景,提供專業的智能物聯解決方案。
作為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的載體之一,RFID賦予每件服裝商品一個“身份ID”。
在工廠端,配合自動化生產線,工廠可實現對產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在門店,RFID和其他數字化手段協同,可輔助門店分析當天營業額以及熱銷、冷銷的商品狀況,從而實現智能補貨,讓商品陳列更合理。
在用戶端,基于RFID衣物洗護的大數據分析,不僅能為用戶精準推薦服裝定制,還能為廠商開發新服裝版型提供支持。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信息部主任翟燕駒表示,在供給側,傳統紡織服裝供應鏈需要轉向數字化、扁平化、共享化、柔性化、生態化。在需求側,品牌需要從單一的實體門店轉向與電商PC端、電商移動端以及信息媒介的全客群、全渠道、全品類、全時段、全體驗、全數據、全鏈路的融合。
而這,正是與工業互聯網熱切擁抱的青島紡織服裝行業以及海爾衣聯網正在做的。實際上,以RFID賦能服裝定制只是海爾智家在衣聯網領域推進生態融合的一個節點,更是海爾智家落地生態品牌戰略、構建無界生態的冰山一角。
未來雖遠,未來已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 光)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