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相同的種子,之所以結出味道截然不同的果子,是因為環境的差異。
只有在適合的環境里,才能結出甘甜的果實。
人也是如此,只有過上適合自己的生活,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01
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你。
曾在網上看過這么一個故事:
有兩只老虎,一只生活在籠子里,一只生活在野地里。
在籠子里的老虎舒適安逸,在外面的老虎自在瀟灑。
它們彼此都向往著各自的生活,終有一日,雙方一拍即合,互換了生活。
從籠子里走出來的老虎,在曠野里拼命地奔跑;走進籠子里的老虎,再也不用為食物而發愁。
但當新鮮勁過去之后,兩只老虎都開始面臨現實問題:
籠子里的老虎到了大自然,獲得了自由,但缺乏捕食的能力,很快便餓死了;
森林中的老虎走進籠子,收獲了安逸,卻沒有在狹小空間生活的心境,終日郁郁寡歡,不久也死了。
這兩只老虎的境遇,令人唏噓。
仔細想想,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的現狀?

生活中,我們常常處在羨慕中,羨慕別人的工作、愛情、家庭……
幻想著自己若是那樣該有多好,卻忘記了思考別人的生活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正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你。
所以,我們真的沒有必要去羨慕別人。
華茲華斯曾說過:“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美好而詩意的。”
就我們自身而言,與其望著他人浪費時間,不如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充實愉快地度過一生。
02
學會做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
村上春樹在《舞舞舞》中寫道: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可以說,一個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做自己。
曾經有一個國王,他每天都要到花園里散步。
有一天,當他照例到花園中賞花的時候,不禁大驚失色。
往日百花爭艷的景色消失了,入眼皆是凋殘衰落。
而在這荒涼的地方,最纖細、最柔軟的心安草卻生機勃勃。
國王不禁問道:“小小的心安草,為什么別的植物都枯萎了呢?”
心安草回答:
“親愛的國王,橡樹因為比不過松樹的高大挺拔而死,松樹因為比不過葡萄能結果子而死,葡萄因為不能像橡樹那樣直立并開出美麗的花朵而死,牽牛花因為比不過紫丁香的芬芳而奄奄一息,紫丁香因為沒有牽牛花的花朵大而落淚。”
國王說:“既然是這樣,為什么你還如此生機盎然呢?”

心安草答道:“因為我不想和其他的植物相比,我只是想做一棵小草,所以我保持了盎然的生機。”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完全沒有必要和別人比較。
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贏了沒什么可值得驕傲的;以己之短比人之長,輸了只會越來越自卑。
不管是哪種結果,都會讓我們迷失自己,丟失真正的快樂。
正如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是別人都不具備的,與其在和別人的比較中消耗自己,不如好好珍惜自己的個性。
當我們懂得去做自己,也就擁有了最適合的生活。
03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篇演講,不到四分鐘,但足以震撼人心。
開篇的前一分鐘里,給大家講述了教科書般的完美生活:
18歲成人,22歲大學畢業,25歲工作穩定,30歲之前買房結婚生子,35歲之后人生軌跡就會定型……
但這樣的生活,對我們來說真的就是最好的嗎?
當然不是。
就像視頻中另一個人說的那樣:
25歲后才拿到文憑,依然值得驕傲;
30歲沒結婚,但過得快樂也是一種成功;
35歲之后成家也完全可以;
40歲買房也沒什么丟臉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必按照統一的模板去生活。
按照自己的節奏,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堅持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想要的一切。
余生,愿我們能夠順從內心,懂得取舍,明白適合才是最好的道理。(良辰/文)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的人生理想是個什么樣子?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