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1月11日1版

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
——十論貫徹落實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城市是經濟活動的中心。城市的發展,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營商環境問題,社會治理問題,更是青島“搞活一座城”的具體行動。
當前,青島正在深入實施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著力打造方便溫馨宜居之城。2020年,青島成功入選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人們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然而,提升城市品質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人民群眾新期待,將“人”作為重要尺度,不斷找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著力夯基礎、補短板、強弱項,確保措施到位、整改到位、效果到位,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創造高品質生活,讓廣大市民、企業家、投資人都能夠感到方便、溫馨。
要把握城市的戰略使命。青島要發揮在大循環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作用,疊加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RCEP簽署等一系列開放機遇,責無旁貸在新發展格局中率先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站在未來看現在,就是要按照1500萬人口的容量標準,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優化空間布局。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約束,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布局,構建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開放型城市空間格局,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
要放大城市的人本價值。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要著力解決好住房問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在推動人口快速擴容的同時,確保房價平穩。要結合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和人才住房,全面推進中央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工作,并通過市場化運作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租賃住房和人才住房建設。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提供更好的醫療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包容的文化,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要加速推進中山路片區歷史風貌的保護更新。更新是城市保持活力的來源,要通過精細化的風貌保護和城市有機更新手法,推進城市的生態修復、功能進一步完善。
要塑造城市的藝術氣質。藝術作為文化內驅力的先鋒,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吸引力,能夠塑造一個城市的氣質,讓城市變得更有活力,更有創造力,更有人文魅力。藝術氣質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遍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要用藝術推動城市的創意,加快補齊城市文化配套短板,要出臺鼓勵美術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發展的新政策,提高民間資本投資建設文化設施的積極性。要不斷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時尚產業,既要注重普適性、大眾化,又要注重個性化、小眾化。要集聚文化大師和名家,開展有影響力的高端項目活動,也要培育“草根”文學家、藝術家,開展更多貼近市民、市場的文藝文化活動。借勢推動藝術發展和創新創業、創投風投、老城區更新保護等緊密結合,讓文藝、體育、美術等走進群眾生活、走進城市每一個角落,讓城市與藝術幻化為一體。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站在2021年的新時點上,面對新期待,始終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讓城市空間、自然與人文融合互動的青島,一定會不斷書寫城市發展新的精彩篇章。(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