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青島海洋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院長胡澤建:
發揮環灣岸線及水域優勢,打造景觀生態及文化旅游亮點

膠州灣具有良好的水域條件、優美的自然岸線和豐富的生態多樣性,被稱為青島的“母親灣”。
“從自然稟賦條件來看,臨灣區域岸線及海域具有獨特優勢:水域水闊浪平,各季節基本不受外海風浪影響,水深條件總體較好,岸線類型及生態資源多樣,分布有沙質、泥質、基巖岸線及多個河口,具備開發濱海休閑、觀光業條件。如今,環灣岸線長期被作為工業岸線、生產岸線使用,與自然稟賦優異的前海一線相比,亟需加大改造、提升力度。”胡澤建說。
當前,雖然膠州灣東部、北部岸線部分經整理、美化,部分已經建設濱海休閑步道,但迄今尚未形成突出的旅游景觀亮點;海上旅游碼頭及航線尚未破題,隨著環灣區東部、北部、西北部逐漸由工業區轉型為人居功能為主的主城區,臨水岸線價值將日益凸顯,公眾對城市寶貴人居岸線的公共服務功能將有更高要求,對景觀、文化設施、水上運動、海上觀光、海上交通的需求將日益迫切。
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胡澤建建議,在環灣岸線重點選址打造地標性旅游景觀亮點,如在李村河口兩側岸線打造膠州灣東岸新的生態景觀、文化旅游、商業綜合性新地標,注重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及標志性景觀,兼具功能性及觀賞性等。利用海岸、水域優勢,打造旅游游艇港、旅游航線及水上運動場,結合膠州灣未來旅游布局,科學設置水上航線,明確各碼頭功能、規模、船型等要素,為發展留有足夠空間,避免將寶貴岸線資源浪費在非必要臨海的居住、商業類開發上;利用灣內水面優勢,打造灣內景觀、旅游設施,如增設觀光平臺,或在灣內建設樁基式旅游島、建設浮島式(可移動)旅游酒店,形成大橋觀景平臺、旅游島(浮島)、岸線多樣化對景關系等,形成岸線與旅游島(浮島)之間通航關系,豐富海域景觀要素、旅游功能,在島上建設標志性景觀旅游酒店、游樂設施等。
胡澤建表示,如果水上運動、海上旅游、海上旅游島、陸上文化旅游設施及親水岸線得以建成,結合臨海帶景觀、文化風貌打造,將更好地滿足公眾及游客需求,顯著提升膠州灣東岸城區城市品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藺君妍/文 尹亞煒/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