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被推到風口浪尖的拼多多,到底怎么了?
這幾天,拼多多就在熱搜上沒下來過。
15億閱讀量、178萬討論度。
自上周,拼多多女孩“潤肺”之死卷起軒然大波,
兩天前,拼多多員工家中跳樓自殺引起的震驚還未消散,
昨天,拼多多員工又在微博發(fā)布了一段視頻,稱自己因發(fā)布同事被抬上救護車的照片,被強制趕出了公司。

而且,他還遭到HR聲稱的“影響背調(diào)”、“寫入檔案”“你還年輕”的語言威脅。
時間退回2020年12月29日。
凌晨1點30分,年僅23歲的拼多多女孩張某霏,花名“潤肺”,在新疆凌晨2點下班回家的路上昏倒,經(jīng)搶救6個小時,最終搶救無效離世。
事件撕開了拼多多表面光鮮,背后高壓的工作機制:
月平均工時300小時;
部門每天平均凌晨2點下班;
近乎嚴苛的考勤制度。
但真正引發(fā)海嘯效應(yīng)的,是拼多多回復(fù)的驚人言論。

雖然事后拼多多回復(fù),該消息為品牌營銷公司代回,但仍在網(wǎng)上引起熱門討論。
這個很漂亮,唱歌很好聽的花季女孩,生前最后一條簽名赫然寫著:“我為多多守邊疆”。
這句充滿情感和斗志的話,在“底層人民,哪一個不是拿命換錢”的冷血回復(fù)下,顯得格外凄涼、諷刺。
短短一周后,1月9日,一個同為23歲的拼多多小伙,選擇在家中跳樓自殺。
這名員工去年7月入職拼多多,在自殺前才剛剛通過試用期、轉(zhuǎn)正不到一個月。
短短十天的時間,從員工加班猝死,到被抬上救護車,再到在家跳樓自殺。
拿命換錢真的是成年人的宿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工作原本只是用來謀生的手段,可最后卻將有些人帶進了無盡的深淵。
成年人的生活當然不易,賺錢也固然重要,但我們更應(yīng)該明白:
在生命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02.
錢可以再賺,生命不可以重來
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后余生。
為了生活,我們逼著自己去拼命,絲毫不敢放松,更害怕被公司和社會所拋棄。
可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工作,換來的卻是越來越差的身體,越來越糟的心情,和越來越小的生活空間,甚至連上個廁所都是要計時。

一些動輒數(shù)千員工的“大公司”,一層樓里的廁所坑位卻只有個位數(shù)。
有的公司為了控制員工上廁所的時間,甚至在廁所頂部放上了計時器,讀數(shù)精確到秒。
雖然后面公司辟謠這只是一次測試,但足以說明打工人連上廁所都要爭分奪秒。
可長期處在這樣的高壓環(huán)境下,崩潰的何止是身體?
近些年來,“996”成為了社會的常態(tài),各種“加班文化”“狼性文化”更是大行其道。
激烈的職場競爭,讓很多人寧愿把自己累死,也不敢停下來。
即使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類似的不幸也在不時上演著。
12月4日,國美電器福州分公司一名27歲員工,在年終誓師動員大會期間猝死,法醫(yī)鑒定過度疲勞。
12月5日,杭州一名90后設(shè)計師,在上班時突發(fā)意外。
12月9日,上海某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47歲員工,從公司健身房出來后暈倒在沙發(fā)上,之后就再也沒能起來了。
12月21日,餓了么外賣員韓某在送單途中猝死,年僅43歲。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命運無常,誰也不敢保證,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自己。
很多人調(diào)侃自己“拿命換錢”,可是命沒了,就什么都沒了。
03.
沒有哪一份工作,值得你以命相搏
馬云說,996工作制,是員工的福報;
劉強東說,自己創(chuàng)業(yè)睡地板,每兩小時回應(yīng)一下論壇用戶;
更有無數(shù)大V整天在發(fā)“舒服是留給死人的”“現(xiàn)在不玩命,將來命玩你”的打雞血言論。
看上去像是努力的勵志,實際上是壓榨的詭辯。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一不一樣姑且不論,創(chuàng)業(yè)者們的前期努力有無限豐厚的回饋,而打工人努力完了之后,還得拿著工資去看病。
對于努力討生活的人來說:
一切以健康為代價的拼搏,都是為未來埋下的隱患;
任何沒有健康保障的拼命,都是資本的耍流氓。
可悲的是,當普通人的性命已經(jīng)在被這種“奮斗”傷害的時候,還有一些人認同這種價值觀:


這些人自己沒有資源,卻甘愿被“996福報”“硬核奮斗”壓榨,并幻想有一天成為資本家。
一味鼓吹拿命去換錢的人,不是蠢,就是壞。
要知道,若連命都沒有了,賺錢是為了什么,生活又從何談起?
還記得2010年,富士康連續(xù)發(fā)生14起員工跳樓事件嗎?
十年前的“過勞自殺”,到今天的“員工猝死”,歷史居然驚人地相似。
雞湯告訴我們,趁年輕,你要拼一拼。
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努力工作、拼搏奮斗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當一份工作開始以不停地消耗身體的健康,折損生命的時長為代價,這樣的拼搏,是有問題的,不值得鼓勵的。
叔本華說過:“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拿命換錢容易,拿錢換命卻很難。
要知道,沒有哪一份工作,值得你以命相搏。

04.
健康地活著,比什么都重要
日劇《我,到點下班》講了一個準點下班的職場故事。
女主東山作為公司的項目總監(jiān),每當辦公室的時鐘跳到6點,她就立即起身,收拾東西要下班了。
東山的行為,不是沒有遭到領(lǐng)導(dǎo)同事的非議,尤其是在加班文化盛行的日本。
敢于直接拒絕加班的東山,有自己堂堂正正的理由:工作時間內(nèi)高效完成了工作任務(wù)。
很多人羨慕東山的灑脫,其實她一開始也并不是這樣的。
剛?cè)肼殘鰰r,她跟其他人一樣拼命加班,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一個月還要加班100個小時以上。
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半年之后,她的身體最終出現(xiàn)了問題。
病愈后的東山,終于明白:健康地活著,才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的確是這樣,工作的時候,做好分內(nèi)事,下班后,就享受屬于自己的業(yè)余時間。
這是不容置疑的職場品格。
對于公司不合理的制度,要學(xué)會拒絕,敢于發(fā)聲,學(xué)會用《勞動法》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益。
同時,也請這個社會能多給年輕人一些喘息的機會,拼搏要有,休息也要有。
因為,真正有效的奮斗,不是一曝十寒,而是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水滴石穿。
該休息時候休息,該工作時工作,才是健康、有效、可持續(xù)的奮斗方式。(文/蘇善書 小嗲)
你的工作需要經(jīng)常加班嗎?你對超時加班這件事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