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2日訊 為學習上海發展工業互聯網、科技創新及產業園區運營的先進經驗,1月12日,第二批赴上海專業實訓干部來到上海電氣集團、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上海微創軟件、上海紫竹高新區調研學習。
“百年老店”上海電氣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上海大隆機器廠。在上海電氣企業展示館,記者看到,新時代,與新中國一路共成長的上海電氣,正以“能動全球工業,智創美好生活”的新使命,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大力發展高端、智能、先進裝備制造,向著綠色、環保、智能、互聯,技術總集成及全面系統解決方案的發展方向積極轉型。

專業實訓干部在上海電氣集團參觀學習。
“‘星云智匯’是上海電氣重點打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這個更懂能源、更懂制造的平臺,凝聚了上海電氣百年制造經驗和工業領域的知識,上線以來,已完成了服務基礎中臺建設、物聯網介入平臺建設、人工智能平臺建設,基于平臺上的各類業務場景應用和行業解決方案紛紛落地。”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正是這樣的主動轉型,為緩沖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披上了堅韌的“數字鎧甲”,也為搶抓“在線新經濟”贏得了轉型發展的主動權。立足裝備制造主業,持續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以設備接入為紐帶,通過云物聯、云制造、云服務、云供應鏈,打造工業經濟體技術底座,構建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智慧供應鏈的工業三角生態,已經成為上海電氣清晰的戰略地圖和生動的落地實踐。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以上海松江為策源地,包括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等9個城市,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這里集聚了1682家頭部企業和重點高校科研院所,推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大科創成果不斷涌現,充滿活力。”展館工作人員介紹。

專業實訓干部在G60科創走廊。
適用多種樣本分析的世界上第一臺商品化小型原位采樣質譜儀;實現視頻監控、聲音檢測的履帶式巡檢機器人;改變了我國大尺寸硅棒全部依賴進口局面的單晶硅晶體生長系統;通過精準定位,展示毛筆書法的埃夫特(蕪湖)毛筆字機器人......展示館內,這一項項展品體現出這條走廊匯聚的科技力量。據介紹,從2016年初松江發起并率先啟動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建設起,G60科創走廊不斷升級,經歷了從1.0版到2.0版再到如今3.0升級版的“三級跳”,正在全力打造科創驅動“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示范走廊。

專業實訓干部在上海微創軟件。
上海微創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數字化轉型服務商 ,2002年由微軟與上海市政府共同創辦,在全球設有20個交付中心。現場,微創相關工作人員向業實訓干部介紹了在過去的18年間,微創在數字化轉型服務領域的潛心投入、積累與布局,不僅包含滲透微軟全線技術及軟件產品的研發與運營、全面參與微軟亞洲硬件中心高科技智能硬件的工業設計與研發、AI語音實驗室等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專業服務,也囊括了微創智慧供應鏈平臺、微創智慧物流平臺、全渠道數字化營銷平臺、智能在線客服系統等業內領先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與自研產品。

專業實訓干部在紫竹高新區。
上海紫竹高新區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它是一家以民營資本為開發主體的國家級高新區;二是它較好實現了科技+教育+生活功能三分布局的整合。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產業發展上,紫竹高新區以集成電路與軟件、新能源、航空、數字內容、新材料和生命科學等六大類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吸引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風險投資公司及高科技制造企業入駐。這個緊靠黃浦江第一灣的國家級高新區,在全國169家高新區中2019年度綜合排名位列第12名,實現了8年“七連跳”。
“透過上海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明顯感受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開始提速發力,一批新經濟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蓬勃成長,產業迭代升級引發的企業、行業、城市分化洗牌正在發生。”通過走訪調研,專業實訓干部一致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對處在爬坡過坎的青島來講,是一個重要‘窗口期’,對一個城市而言,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錯過一次機遇可能會落后一個時代,唯有勇于擁抱變革,選準‘新賽道’,跑出‘加速度’,才能脫穎而出、跑在前列。”(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滬記者 胡相洋 文/圖)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