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慶洲:
搶占國內首個碳達峰、碳中和示范區,增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土壤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擺脫對外石油資源依賴,也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截至2020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2.81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492萬輛,占比1.75%;2020年汽車銷售2531.1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136.7萬輛左右,僅占比5.4%。
2021年,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實現產銷200萬輛左右,其中包括20萬輛新能源商用車、40萬輛出租車和網約車和140萬輛乘用車。
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也制定了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如2024年:意大利羅馬;2025年:法國巴黎;2029年:美國加州;2030年:中國海南、德國、印度、日本東京、英國;2035年:日本(全國禁售燃油車)等。
一些整車廠也發布了停產燃油車時間表:如2022年,戴姆勒、福特;2025年,本田、長安、北汽;2030年,大眾等等
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的增長空間巨大。特別是“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新一代互聯網、5G通訊、人工智能、芯片、綠色儲能技術等融合發展加速,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新興支柱產業。
汽車產業在青島地方經濟中舉足輕重,域內汽車品牌云集,雖然目前產量來看,傳統燃油車仍占絕對大頭,但所有汽車廠家都有自己的新能源車戰略發展計劃。隨著新能源汽車被青島確定為搶占未來高技術制高點支柱產業的宏大戰略,青島汽車產業新能源化轉型升級號角已經吹響,給所有上下游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談點思考建議。
一、搶占國內首個碳達峰、碳中和示范區,增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土壤
全球變暖的趨勢愈演愈烈,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是主要影響因素,(90%的二氧化碳來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中央“十四五”期間國民經濟戰略發展規劃8大戰略任務之一就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力爭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在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為主的時代,產業結構不合理是碳排放量偏高的主要原因。通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技術進步來節能提效,是降低碳排放的首要措施,也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將帶來新產業、新增長點、新投資,實現經濟、能源、環境、氣候共贏。
青島早在2012年即成為國家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如何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建議青島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發展,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率先啟動國內首個碳達峰、碳中和特色示范區建設,從交通工具全面新能源化切入,肥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土壤同時,建設有全國示范意義的綠色發展城市標桿,從而撬動政策資源,促進地方發展。
二、加快青島國際汽車城的規劃推進,制定新能源汽車區域差異化發展戰略和調控政策,堅持高質量發展引領,鼓勵優質企業和特色潛力產品百花齊放
我市汽車企業云集,一汽大眾、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奇瑞汽車、北汽制造、北汽新能源等廠家、品牌林立,廠家之間投入市場和在研新能源產品有同質交叉,而且企業間產品邊界越發模糊,將來會造成市場上同區域的同檔次產品惡性競爭,造成重復研發和資源投入浪費,拉低整個區域產業盈利水平。為了發揮先進技術和制造實力應有的產業引領作用,加快自身技術增長新陳代謝和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定的規劃管控。建議政府主管部門牽頭,加快青島國際汽車城的規劃推進,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區域差異化發展戰略和政策,鼓勵不同層級的優質企業發揮特長,培育青島名片級高質量發展引領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三、壯大龍頭力量,拉長地方產業鏈;發展汽車電子,迅速補短板,做強產業鏈
汽車產業價值鏈冗長,按產值測算,整車廠創造1個億產值,會拉動上下產業鏈6個億左右的產值。所以,要堅定不移的扶持主機廠做大做強,同時積極引進并鼓勵主機廠在區域內選擇配套單位,拉長上下游產業鏈。
新能源汽車技術日新月異,智能化、網聯化、集成化勢不可擋。目前新能源汽車電子技術零部件產品占整車成本65%左右。而在我們區域汽車產業鏈產品分布大部分在結構件、內外飾件,真正技術含量高的電子產品較少,這是我們的產業鏈短板。建議,政府牽頭車企,規劃新能源汽車上下游高技術產業鏈的引進:如儲能儲氫、稀土永磁電機、半導體芯片、大數據、算法地圖、雷達及高效傳感器、5G通訊技術、物聯網、充換電、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技術等,導航技術與芯片產業,汽車微處理器、智慧城市建設車路協同技術,各類信息管理平臺等,吸引外資在青島合作設建廠,盡快補齊產業鏈短板。
四、建設青島技術成果和人才國際交易市場,吸引專業創新人才、技術成果落地青島,增加區域企業技術競爭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關鍵因素,技術成果是發力之源。誰成功抓住人才、抓住技術成果,誰就牽住了未來發展牛鼻子,現在各大城市都在積極引進人才。青島有雄厚的工業基礎,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議著手規劃建設青島人才技術國際交易市場,拉動形成技術成果、人才評價市場機制,為國際、國內技術創新人才、技術成果提供高效快捷價值實現場所,為域內企業提供方便快捷聘用杰出人才、引進一流成果的重要渠道平臺,建設獨具特色的青島新時代招賢納才國內高地。(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責任編輯:程雪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