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常常讓大家心有戚戚。
人民網公布過一個數字,中國每年有近60萬人因心臟性疾病猝死,其中很多是不超過35歲的年輕人。
為什么看起來很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猝死?
實際上,很多人是“看起來很健康”。
在一次次熬夜到凌晨的時候、在一次次用吸煙、喝酒來緩解焦慮的時候、在一次次暴飲暴食、用高熱量食物慰藉自己的時候,健康的隱患,已經在身體里悄悄埋下。
一方面,我們向往李子柒式的田園生活,遠離塵囂、自給自足,另一方面又背負著生兒育女、供房供車的現實壓力。

在以“數字”和“速度”為衡量很多人生目標的今天,你敢慢下來嗎?
如何不透支健康、不過度消耗,還能讓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點?
看過下面的三本書,也許你就會找到答案。
01.
李宗盛曾在一首歌里這樣描述現代人的生活:
“許多的電話在響,許多的事要備忘,許多的門與抽屜,開了又關,關了又開,如此的慌張,忙得分不清歡喜還是憂傷,忙得沒有時間痛哭一場。”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
英國時間管理專家格斯勒說:
“我們正處在一個把健康賣給時間和壓力的時代。忙,特別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帶來的傷害,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那種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一種自殺式的生活。”
你有沒有時間吃飯的時候細嚼慢咽,讓麥芽糖在口腔里綻放出自然的甜味?
有沒有耐心觀察一朵花的盛開、感受微風拂過臉龐的奇妙?
有沒有時間享受被太陽烘烤的舒適?

你的生活需要慢下來,需要給自己留下一些空白。
就像《慢生活》一書所倡導的: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累心不累。
“慢生活”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僅是節奏慢,而是鼓勵我們做事有計劃性,清理掉不必要的應酬和耗時項目,工作抓重點,生活簡單,名利看平淡,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這本書總結出慢生活最實用的九大方法:慢吃、慢睡眠、慢工作、慢運動、慢讀書、慢休閑、慢音樂、慢社交、慢情愛。
作者洪昭光,是著名心血管專家、衛生部教育專家,倡導用慢生活的方式,遠離眾多“生活方式病”。
在慢下來的時候,聽一本書,讓奔忙在各個角落的人們,重新校正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節奏中,不錯過生命的美好。
02.
想要控制體重,減少了能量的攝入,當你想要再做一點運動的時候,發現又沒有體力了;
想要睡前讀幾頁書,一天從工作到家務忙完,終于坐下來休息的時候,大腦已經完全轉不動了;
想要工作之余再學一門專業技能,時間不夠用、精力不夠用……
這些其實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而是精力管理的問題。
《精力管理》一書認為,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涉及到四個方面:體能精力、情感精力、思維精力和意志精力。
“不吃飽怎么有力氣減肥”,是體能精力問題;
輔導孩子作業,逐漸失去耐心,是情感精力不斷消耗的問題;
想多學一點東西又總是學不進去,是思維精力不夠用的問題。
為什么同樣一段時間,如果是刷手機、玩游戲,能幾個小時都睡不著,換成讀書、學習,十分鐘就睡著了?
很多時候,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精力沒管好。

生活的改變,有時候只是做了很小的調整:
稍微調整你的早餐,整個上午就會精力充沛、有條不紊;
抽五分鐘做幾個動作,下午的工作很有可能提前結束;
花點時間重拾過去的興趣愛好,你會發現生活重新變得新鮮有趣……
而所有這些看得見效果的改變,都需要積極的儀式習慣支持,讓你的精力得到恢復和重生,為迎接下一次挑戰準備好信心與實力。
管理精力,你需要知道精力的四大來源,以及訓練這些精力的具體步驟,從管理自己的精力開始,一步步掌握自己的人生。
時間是最大的公平,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但這24小時里,你的精力如何、能高效完成多少事,才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關鍵。
03.
什么樣的生活最讓人向往?
詩人海子說: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其實,早在170多年前,美國作家、哲學家梭羅就過上了這樣的生活。
他回到故鄉馬薩諸塞州康科德城的瓦爾登湖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個人生活了兩年多。
那兩年,他拋卻塵世間的紛擾,依照自然的節律生活,他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悟出了迄今仍令人追捧的人生哲學與智慧。
他用文字記錄了內心的渴望、沖突、失望和自我調整,這就是傳世名作《瓦爾登湖》。
梭羅說:“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p>

在這本書里,你可以暫別生活的喧囂,讓自己疲憊的心得到喘息與寧靜,你能跟著梭羅一起在春天播種,在秋日收獲,在寂靜的星空下垂釣,在鳥叫聲中醒來,聆聽他深刻雋永的思考。
中國知名作家、翻譯家徐遲評價這本書:《瓦爾登湖》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肺,動我衷腸。
到了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此書毫不晦澀,清澈見底,吟誦之下,不禁為之神往了。(甘藍藍/文)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有在快節奏下享受慢生活的經歷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