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小小的胚胎,到呱呱墜地的嬰兒,生命是如何誕生的,又是如何演變和發展的?人體中,究竟隱藏著多少知識和奧秘?日前,40名晚報小記者帶著對人體知識的“十萬個為什么”,來到青島大學人體生命科學館參觀人體標本、體驗3D體感設備、探索生命的無窮奧秘。館內有260余件平時難得一見的人體標本——繽紛的鑄型標本、形象的塑化標本、精細的斷層標本,無一不透露著人體生命科學的嚴謹與直觀。
精彩
近距離觀看人體標本
小記者們有序排隊進館,在講解員王碩的帶領下,首先來到“生命孕育”展示區。用福爾馬林浸泡的標本,展現著胎兒在母體中不同月份的形態和發育程度。 “老師,怎樣才能知道這個胚胎標本幾個月大呢? ”“我們可以通過測量頂臀長來大致推測胎兒的周齡?!蓖醮T一一耐心解答大家的各種疑惑。當小記者們得知場館內所有標本都是來自真實的人體時,驚訝得張大了嘴巴。館內還陳列著一具“鎮館之寶”——鏡面人,鏡面人的各個臟器像照鏡子一樣翻轉過來?!扮R面人出現的概率是二百萬分之一,大多數在胚胎時期便夭折了,能夠存活下來的十分罕見。 ”小記者們聽著講解,認真觀察著。
小記者仔細觀察人體標本。
有趣
沉浸式體驗3D科技
在3D體感設備體驗區,小記者們踴躍舉手體驗,站在指定位置便可以在展示平臺上清晰看到自己的骨骼構造。 “摸摸腦袋! ”“跳個舞!”通過攝影機的即時動態捕捉,展示區域內的小記者的骨骼影像生動逼真地呈現出來,活蹦亂跳的“骨頭人”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接著,王碩帶小記者們來到大型醫學教研設備區,“這是一個3D圖像,戴上眼鏡可以清晰地看到整體的人體結構,也可以單獨展示任何一塊骨頭的各個面。 ”王碩從3D圖像中選取一對兩邊對稱的骨骼做360度全面展示,小記者們紛紛大膽猜測:“這是肋骨!”“這是臀骨! ”王碩揭曉答案:“這是我們的肩胛骨。 ”小記者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這個設備好神奇呀! ”
小記者聽講解員介紹人體奧秘。
感動
“天使”在人間愛心延續
科學館參觀的最后一站是 “生命的延續”,小記者們了解到2018年因一場不可抗拒的疾病,“小九月”的生命定格在了四歲半的日歷上,她捐助的肝臟、腎臟和眼角膜,讓五個患病的生命重燃希望。 “九月天使”播撒的愛心仍然傳遞在這座她生長的城市中,她是島城眾多遺體器官捐獻者無私大愛的化身。捐獻者們的義舉,造就了更多生命的奇跡。 “截至目前,青島市的遺體器官角膜捐獻者人數為全省第一位、全國第三位,正是這些大愛無疆的天使們讓島城更具溫度。 ”聽著王碩的講解,不少小記者眼含淚花。 “捐獻者讓人敬佩,來到這個世界,總要留下些什么,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小記者徐言渝感動地說道。
晚報小記者合影留念。
小記者手記選登:
生命的孕育太神奇了
一進科學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朋友出生之前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兩周的胎兒,只有1到1.5厘米長,差不多有一個指甲那么大。三個月的胎兒就已經能看清身體各個部位,雖然體型只有大約9厘米。生命的孕育太神奇了!接著,我們又看了一些發育不完全的嬰兒,如無腦兒、連體兒……這些嬰兒能活下來都是奇跡,最多能存活1到2年,所以我們能夠健健康康地出生是很幸運的。——同安路小學 五年級六班 孔若涵
沒想到它們是“真”的
剛開始,我以為這些標本是假的,沒想到竟然都是真的。骨骼是由頭骨、上肢骨、下肢骨和軀干骨四大類組成的,用來支撐我們的身體。肌肉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做任何動作。內臟很重要,如果沒有心臟,我們就會失去生命;沒有肺部,就不能呼吸;沒有大腦,就不能思考……我發現生物課的知識真多啊,我以后一定要學好生物課!——易通路小學 四年級二班 劉家赫
體現科學的進步
館里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可以進行學術報告的大電腦,人體的每個部分都呈現得清清楚楚,這可以給科學家和醫護人員帶來不少幫助。無論是骨頭還是內臟,都可以放大仔細研究,體現了科學的進步。這次活動使我印象深刻,不僅更深入地了解人體和蘊藏在里面的奧秘,更能讓我看到國家的發展和醫學的進步?!痖T路小學 五年級六班 劉育彤
打開人體奧秘大門
我看到了一個模擬人體解剖的機器,手動解剖出了人體的每一個器官,學到了許多平時學不到的知識。我玩得不亦樂乎,漸漸地愛上了解剖學這門學科。這次研學讓我打開了人體奧秘大門,激發了我對醫學的濃厚興趣?!铰沸W 五年級四班 蘆尚霄
致敬島城天使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自己的人生,掌握自己的權利。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他們把生命延續下去或是獻給科學研究,活出了精彩。今天我們得以領略人體的知識,研究者得以研究生命的奧秘,一部分人得以通過移植手術更好地生活和感受這個美好的世界,都要由衷地感謝每一位捐獻遺體的、高尚的人。雖已身不能至美好,但能帶來美好。向他們致敬!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看到光明;雙手是心靈的工具,觸摸花草;耳朵是心靈的聽筒,傾聽世界……跳動的心臟與沸騰的血液無不訴說著蓬勃的生命力,轉動的大腦和敏感的神經都在表達著生活的幸福感。生命始終是永恒的話題,我們探索著。——五十三中 六年級三班 邢雨凝
最后的奉獻
當我們來到遺體捐獻專欄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樣的一行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的開始與落幕可以同樣精彩。遺體器官角膜用于醫學教育、醫學科研和臨床醫療,最后的奉獻升華了生命的價值。這些人們在死后,依然“身體力行”地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值得我們學習。——青大二附小 五年級二班 鐘學然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張譯心/文 宋新華/圖 實習生 劉宇欣 小記者 蘇筠澤 徐言渝 劉育彤 鐘學然 蘆尚霄 蘇志灝 王宸睿 孔若涵 邢雨凝 沈睿 孫又天 劉家赫 蘇恩熙 戴天彤 張文嫣 胡文昊 李家豪)
責任編輯:張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