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2月4日訊 給窗戶貼上喜慶的窗花,把自己折的彩色金魚裝飾在大廳里,為院子里的枯樹纏上鮮艷的花朵……小年一早,記者跟隨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處室負責人走訪李滄區社會福利院時看到,這里已經開啟了忙年模式。
受疫情形勢影響,我市各養老機構已進入封閉式管理狀態,絕大多數老人都決定留在養老院過年。為保證老人們度過一個別樣春節,各養老機構進入忙年節奏,一片忙碌而溫馨的景象。

封閉管理,年味依然濃郁
今天,市衛生健康委走訪了我市部分養老機構,送去慰問品、慰問金,并向老年人們致以節日的問候。
截至2020年底,我市建成康復醫院(康復中心)8個,醫養結合機構170家,其中,有107家養老機構設立了醫療衛生機構或有醫療機構提供服務,有63家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目前,全市共有3萬余名老年人居住在養老機構。受疫情形勢影響,1月29日-2月26日,我市各養老機構進入封閉式管理狀態,而養老機構里的絕大多數老人都選擇留下來過年,他們會在春節期間通過視頻與子女“見面”。

走進入李滄區社會福利院,記者就被撲面而來的年味籠罩著,處處洋溢著喜氣洋洋張燈結彩的節日氛圍,更讓記者產生錯覺,這不是養老院,而是“家”。“馬上就要過年了,老人們都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年的味道。我們給每個老人準備了過年新衣、糖果、茶葉等禮物。”行政助理周娜告訴記者,今天一早,工作人員便在老人的指揮下貼起了福字。老人們還自己動手,貼好窗花,做起寓意“年年有余”的金魚手工品。“我們還會為老人們舉行文藝匯演、包餃子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春節的菜單也已經準備好,十菜一湯,餃子有三種餡,滿足不同老人的口味。”她說。
不回家過年,多數老人很淡定
對于不能回家過年,多數老人們表現得非常淡定。今年80歲的牛女士在李滄區社會福利院住了2年,她告訴記者:“去年我回家過春節了。今年,我們通過新聞了解了疫情形勢,老年人更不能添亂。回家難免和外界接觸,年后回來還要做核酸檢測并進行隔離,太麻煩了。所以我老早就和孩子們溝通好了,今年過年不回家了,就通過視頻拜年。這幾天我正和老伙伴們排練大合唱《難忘今宵》,想在春節那天一展歌喉,在養老院里過年更熱鬧。”

還有的老人并非因為疫情選擇留在養老機構里過年,而是真的出于“喜歡”。86歲的車女士退休前在部隊工作,已連續12年在養老院過年,她笑著說:“常年在這里生活,回家反而不習慣。這里的飯菜比家里的更好吃,環境比家里更整潔。護理人員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照顧得很周到,在這過年也挺好。”
為保障老人安全和健康,李滄區社會福利院目前實行封閉式管理,60余名護理人員也會在春節期間留在院內照顧老人,他們吃住也都在院內。周娜告訴記者,工作人員還會關注老人的心理變化,并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鼓勵老人的子女在春節期間通過視頻跟老人交流、向老人拜年。她說,去年疫情發生后,養老院實行封閉管理,一些子女就是用視頻的方式“看望”父母,很多老人也是在疫情期間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

福利院里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為方便老人們的生活,他們專門設置了代購點,老人提要求,工作人員采購消毒后給老人送到手中。68歲的刁連成剛剛看完院里組織觀看的電影《英雄兒女》,便收到了自己代購的禮物。“昨天下單,今天就收到了我最喜歡的養樂多和茶葉,速度特別快。今年是我住進來的第一年,一個月前我就下決心了,留在這里過春節是最有意義的紀念。”他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