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年86歲,我的老伴今年88歲,我們已經結婚62年了……”說這話的時候,謝瀛珠望向身邊的老伴史明鰲,眼里流露出少女般的嬌羞。

謝瀛珠和史明鰲結婚照。
鉆石婚紀念照。
感情萌芽
中學校友結為幸福伉儷
謝瀛珠和史明鰲中學的時候都就讀于青島一中,史明鰲比謝瀛珠高一年級,兩個人都是學校話劇團的成員,一起排演話劇的時候雖然沒怎么說話,但彼此都有印象。史明鰲高二那年報名參軍,經過層層選拔最終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謝瀛珠順利讀完高中參加高考,“我一直想當一名醫(yī)生,考大學的時候報的是醫(yī)學院校,結果被調劑到南京航空工業(yè)學院,學的是航空發(fā)動機制造專業(yè),雖然心里有些不情愿,但國家有需要自己就會全力以赴。 ”謝瀛珠對記者說。
巧的是謝瀛珠就讀的大學和史明鰲所在的部隊當時都在南京,兩個人開始互相書信往來。雖然彼此互生好感,但兩個人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我們當年寫信都是鼓勵對方積極上進,直到她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北京工作,我才鼓足勇氣去看她當面跟她表白,說實話老伴當年很優(yōu)秀,追求她的人很多的,但最終我還是成功了。 ”史明鰲笑著對記者說。 “我是家里的獨生女,父母從小很寵愛我,他家里生活條件比較困難,但是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覺得他人品好,這和我受到的家庭教育有關吧。”謝瀛珠至今記得自己媽媽常常跟她說的話,“好男不貪分家產,好女不貪嫁衣衫”,找對象要看品德,不要太在乎金錢和地位。 1959年,兩個人在北京謝瀛珠的宿舍舉行了簡樸的婚禮。一床被面、一條毛料褲子,就是兩個人為小家新添置的全部家當。

家庭生活
“千金小姐”變身“全能主婦”
婚后的生活面對柴米油鹽和3個孩子,謝瀛珠學會了做飯。她會粗糧細做,變著花樣給孩子們改善生活。孩子學校開運動會要求穿白襯衣,她就熬夜給孩子手工縫制,孩子的衣服都是她親手做的。為了給孩子改善生活,謝瀛珠養(yǎng)了10多只雞,雞下的蛋她一個都不舍得吃,全留給孩子和老人。“我們班同學都很好奇,覺得我應該比較嬌氣,沒想到我操持起家來還很能吃苦,我說這是因為生活鍛煉了我。 ”
史明鰲很喜歡看電視劇《父母愛情》,故事主人公江德福和資本家小姐安杰相識、相知、相愛、相守50年的愛情生活,讓他很有共鳴。謝瀛珠也很喜歡看這部電視劇,但她不認為自己像安杰,“我沒安杰那么嬌氣。 ”謝瀛珠的母親96歲去世,去世之前為了照顧老人方便,也為了貼補家用,謝瀛珠在壽光路小學對面辦了一家“小飯桌”,她不但為托管的孩子們準備可口的飯菜,還輔導孩子們學習,這一辦就是十年,很受家長歡迎。“當時我照看過的孩子現在已經上了大學、結婚生子,他們每年還會來看望我,不過在當時,我的同事們都很驚訝,覺得我一個高級工程師怎么會去開辦小飯桌,我覺得這沒什么,自己憑勞動掙錢不丟人。 ”
金婚紀念日的時候,面對親朋好友的祝福,史明鰲現場講了一段感人肺部的話,“我17歲參軍,上飛機參加戰(zhàn)斗的時候我交齊了黨費,沒打算活著回來,作為一名軍人,我的前半生奉獻給了部隊,沒有時間照顧家人,妻子就是家里的頂梁柱,我的軍功章有我老伴的一大半……”他說這些話在他心里已經醞釀了好長時間。
子女教育
家中第三代全是研究生
說起孩子們,謝瀛珠和老伴一臉的驕傲。 “我們的三個孩子都是大學畢業(yè),我們家的第三代全部都是研究生學歷,大孫女研究生畢業(yè)后在北京工作,二孫女和小外甥女目前都是在讀研究生。 ”謝瀛珠對記者說。史明鰲把孩子們學業(yè)上的成績歸功于老伴的付出。 “我可以驕傲地講,我們家一代比一代強,我的父親不識字,我當時上到高二的時候報名去參了軍,可以說是老伴把我拽進了‘書香門第’。 ”史明鰲說。在史明鰲看來,老伴謝瀛珠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三大法寶,首先是非常重視教育,當年史明鰲的妹妹沒錢上學,謝瀛珠省吃儉用供小姑子一直讀完大學,在謝瀛珠看來,知識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另外,謝瀛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非常有耐心,小孫女是謝瀛珠一手帶大的,她陪著孩子寫作業(yè),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而且,在孩子們學習方面謝瀛珠非常舍得投入,“我和老伴平時非常節(jié)儉,平時吃得很簡單,一件衣服穿好多年都不舍得買新的,但只要孩子學習方面有需要,老伴很舍得花錢,今年過年小孫女和外甥女都回來了,我和老伴合計著給孩子們每人一個大紅包。 ”史明鰲對記者說。
人生百味
史明鰲家里的墻上掛著一幅毛筆字,上面寫著 “貪婪者恒怨,知足者常樂”,史明鰲說這是他的信念,他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幸福,他和老伴都很知足,每天過得很開心。退休后的史明鰲參加了老年大學合唱團,還報名了書法班,練習寫楷書、行書、草書,現在他跟著老師學寫隸書,因為疫情,老年大學開設線上課程,史明鰲每次寫完作業(yè)都會拍照發(fā)給老師。此外,他還報名學吹葫蘆絲。史明鰲很愿意接受新事物,孩子給他買了智能手機,他就報名了老年大學的手機班、電腦班,學習如何上網,學會了用手機軟件打車、查詢公交車站、訂火車票。史明鰲的這些愛好,老伴謝瀛珠很支持,但她退休后把重心更多的是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兩個人風風雨雨一起走過62年,中間充滿艱辛,也有點點滴滴幸福的時刻。說起夫妻間的相處之道,史明鰲認為,夫妻之間沒什么道理可講,家不是用來講道理的地方,兩個人有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候不是比誰的聲音高,要學會包容,互敬互讓,家庭才能和睦。
謝瀛珠告訴記者,老伴轉業(yè)的時候選擇回青島,兩個人剛回青的時候落差比較大,那段時間她經常和老伴吵架,而史明鰲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慢慢來吧,有困難咱們自己克服,會好起來的。 ”謝瀛珠說每個人都有缺點,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就要多發(fā)現對方身上的優(yōu)點,有困難的時候互相體諒,“結婚后我從來沒有想過分手,為了孩子,我要把這個家經營好,愛一個人就要用行動來表示。 ”謝瀛珠很滿意現在的生活,孩子們都很孝順,鐘點工每天都來打掃房間衛(wèi)生,但謝瀛珠還是喜歡自己做飯,她說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對身體有好處,“我就希望將來走的那天我能走在你前面。 ”說這話的時候謝瀛珠瞅了一眼老伴,史明鰲沒有說話,只是眼睛深情地看著對方,輕輕的拉著謝瀛珠的手。(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掃碼入群加入常青樹俱樂部

“常青樹”欄目內容豐富、版塊多樣,其中“人生百味”講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老年人生活故事;“藝彩紛呈”為老年人提供展示書畫、繪畫、攝影、剪紙等藝術作品的舞臺;“早報會客廳”將邀請行業(yè)專家解答老年人在生活、理財、健康、法律等方面的困惑……來吧,加入“常青樹”欄目,讓您的晚年人生“常青不老”。
我們的聯系方式
■郵寄地址:嶗山區(qū)株洲路190號青島日報報業(yè)集團青島早報《常青樹》欄目
■收件人:宋振濤
■郵箱:qdzbjyzpzj@126.com
■電話:82888000
13370841069(微信同號)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