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春節,人群熙攘的火車站、飛機場,都是歸家人拎著在青購置的特產帶回家當年貨。今年,不少人的年夜餐桌上,多了家鄉親人寄來的“家鄉味”。內蒙的羊腿、四川的糍粑、江西的牛肉……一件件快件包裹著親人好友的牽掛,不遠千里,敲響在青就地過年人的大門。除夕的鐘聲即將敲響,一口久違的家鄉菜,即便身在異鄉,年夜飯同樣讓人心里暖洋洋。

父母寄來的各種腌菜
大小包裹十多箱 “媽媽牌”醬菜香滿桌
“爸媽從老家寄來大大小小共十個包裹,收到快遞時我整個人都驚呆了……”市民陳青翻出自己前幾天的朋友圈,畫面中,大小不一的十個箱子里,裝有土雞蛋、跑山雞、贛州橙子、黃豆年糕、還有幾壇包裹嚴實的腌菜……老家是江西的陳青,響應號召,今年在青就地過年,小年那天她和媽媽打電話,聊到想吃家里的年糕和辣椒醬,媽媽就說,“好呀,我跟你爸給你寄!”沒想到自己隨口一說,爸媽立即開始著手準備起來。這樣裝一點,那樣來一點,最后快遞費就有好幾百元,這些從家鄉快遞的來各類食材,帶著父母的愛,來到陳青身邊。
各種打包好的土特產
" 都是我喜歡吃的,打開包裹的一瞬間我淚流滿面。"陳青說,當她看到包裹嚴嚴實實的一瓶江西剁椒醬時,心里五味雜陳,可憐天下父母心。今天,陳青一家三口也在忙著準備年夜飯,發現僅父母快遞來的食物,就已經足夠豐盛。用媽媽腌的剁椒醬做兩道家鄉味小菜,剁椒臘肉、酸湯牛肉羹……這兩道菜一上桌,那種在家過年的氣氛馬上就有了。”
家鄉的味道 身遠心相近
同樣收到來自老家年貨快遞的,還有來自云南的蔣倩倩。蔣倩倩在青島已經8年,今年第一次在青島過年。為了讓女兒在青島過好年,蔣倩倩的母親從老家寄來大量家鄉特產。“家里做的米線和鹵菜,是我每年回家最期待的味道。”蔣倩倩說,快遞送到時自己挺崩潰的,10多個箱子,費了好大勁才搬回家,但是拆開箱子那一刻的感覺,讓她知道千里之外還有人在記掛著自己。

家人寄來的食品
“快遞來了酸豆角、酸蘿卜、各種米粉甚至還有我媽自己熬的米粉湯,都一罐罐打包好,自己一瞬間就像回家了一樣。今天的年夜飯,蔣倩倩和幾個不能回家的朋友一起準備,拿出寫好的菜譜,肉末酸豆角、粉絲肉末酸蘿卜、還有各種臘肉和蒸菜,用腌菜燉的土雞,再加上家里寄來的點心,滿滿一大桌。蔣倩倩告訴記者:“身遠心相近,等到春暖花開時,我跟父母總能有機會團聚。”
年貨開箱接驚喜 與父母嘗試“云過年”
“如果說往年春節回家最期待什么?那應該是回到家和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年夜飯,早上醒來再吃碗牛雜面。而今年春節最幸福的事,就是來自家鄉的年貨開箱。”何春林家在長沙,前幾天她連續收到父母寄來的年貨快件。香腸、鹵菜、醬蹄、鹵鴨頭、口味蝦,還有媽媽在家做好用真空機裝好的半成品:藕夾、炸酥肉……
臘腸
昨晚收到了最后一份父母寄來的快件,何春林撥通了媽媽的電話,聽到電話那頭第一聲問候:“林林,還有兩份快件,在路上可能要晚幾天,是昨晚我和你爸爸剛熬得豬凍。”何春林眼睛一酸。“不忍心說讓父母別忙活的話,因為對他們來說,準備這些雖然累,但心里高興。”今天晚上,何春林將用父母寄來的年貨做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各種醬貨、鹵味拼盤;口味蝦重新入鍋熱一下,酥肉、藕夾回鍋蒸一下,吃起來更有風味。等這些年貨吃上,過兩天媽媽寄來的豬凍又能接棒。

家人寄來的各色干果和灌腸
“在外工作常年不回家,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吃不好。今晚吃年夜飯時,一定要把每樣菜給父母拍照發過去。”何春林告訴記者,選擇就地過年,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康,忍耐一年也是應該。今晚何春林將開視頻與父母連線,嘗試“云過年”,希望這種跨越時空的“線上團圓”,能讓“就地過年”變得溫情滿滿。
家鄉土特產 傳遞感恩情
“這種糍粑是最好吃的,比較松軟中間有氣泡,比那種細膩結實的年糕好吃,粥煮好的時候,泡幾塊在里面就能熟。也可以油煎著吃,軟糯清香,咬一口糯糯的能拽很長,百吃不厭。”來自湖北的小梁,前些日子收到了來自湖北老家叔叔寄來的快遞,因為每年過年,家里都會吃糍粑,就像北方人過年吃年糕一樣,寓意步步高升。叔叔自家承包了幾個小魚塘,父親常年養蝦、養魚,一到過年正是魚蝦最肥的時候,打撈上的活魚給親戚分一分,全家人一起過個好年。

糍粑
“叔叔挑來的魚都是六七斤腌好的大花鰱魚,怕我不會處理,還幫我去了頭尾,想吃的時候直接切塊蒸就行。”昨天,小梁收到老家寄來的年貨快遞,馬上給叔叔撥通了電話。“臘肉、腌魚還有各種鹵味,給朋友、同事分一分,這是咱湖北的特產,讓大家都嘗嘗,不夠再跟家里說。”小梁告訴記者,叔叔電話中流露出滿滿的感恩,感謝疫情期間不顧生命危險參與戰疫支援的青島人,他自己也希望有機會來青島感受不同的風光。(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鐘尚蕾)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