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發揮政府作用,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青島市提出打造“三化一型”干部隊伍和“三化三型”政務環境,其首要原則是市場化,即堅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認識市場、尊重市場、利用市場,凡是市場能干的一律交給市場。而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的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在實踐中要求政府由經濟管理者向服務者轉變,營造讓企業家舒服的營商環境,從而增強經濟發展的“磁吸力”,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具體而言:
首先,尊重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注重營商環境的企業體驗。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就要求放寬市場準入,落實企業生產經營和投資自主權,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政府要準確把握自身定位,有足夠的服務意識,處理好“越俎代庖”與“隔岸觀火”的關系。以企業為主體集聚創新資源,是深圳創新型經濟活力迸發的重要原因。深圳政府激發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中的作用,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形成了由國內外著名高科技企業為引領,新崛起的創新企業為中堅,小微創新創業企業為補充的大、中、小、微型企業梯隊。因此,尊重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發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主導作用,需要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企業集聚,建立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構建經常性規范化的政企溝通機制,營造社會各界對企業家尊重、愛護和支持的良好氛圍,建立企業評估導向的營商環境評價,將營商環境的企業體驗作為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標準。
其次,圍繞企業痛點、堵點,開展精準服務。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針對企業發展難點、痛點和堵點提供精準服務是深圳助推企業成長的經驗所在。“不需要的時候遠在天邊,需要的時候近在眼前”是深圳政務服務的真實寫照。在深圳,充分競爭領域基本感覺不到政府的存在,有效避免了對企業自主經營的不當干擾。而在企業需要時,政府能夠立刻變成企業生存必不可少的“氧氣”。深圳啟動“開辦企業一窗通”,推出個體戶微信辦照、人臉識別自助發照、“深港通注冊易”服務等措施,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致力于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以“店小二精神”做好“五星級服務”。政府部門應傾聽企業的心聲,深入了解企業發展的痛點和堵點,提供精準服務,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推動監管創新,呵護新業態新模式的成長。
第三,尊重市場規律,注重用市場化手段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尊重市場的核心是遵循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發揮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以及激勵和約束機制的作用。這就要求政府要俯下身子去認識市場運行規則,認識供求關系、價格和競爭機制的作用;了解市場運行的規律和產業發展的規律。市場規律對資源配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利潤為導向引導生產要素流向,以競爭為手段決定商品價格,以價格為杠桿調節供求關系,使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達到總體平衡。認識市場規律、尊重市場規律和利用市場規律是深圳最具競爭力的優勢所在。必須充分發揮價值規律、競爭規律、供求規律對微觀經濟主體的引導作用,不干擾市場機制作用的正常發揮。政府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也要尊重市場規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搭建市場化的發展平臺,用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第四,推進審批、監管和服務一體化協同。一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做的就讓企業做。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讓市場主體自由進入更多領域,清單之外不另設門檻,消除各種隱性限制,確保實現“非禁即入”。整治管理措施中的各類變相審批,把涉及領域多、企業痛感強特別是管理內容重復的事項壓減掉。二是搭建一體化平臺,推進審批監管和服務一體化。如深圳寶安區在智慧政務基礎上,依托“智慧寶安”大數據資源平臺,率先打通審批、監管、服務各大系統,搭建起了審批監管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了審批、監管、服務業務實時聯動和協同并進。并推出“零跑動”“秒批”“刷臉辦”“主題式”并聯審批、“信用審批”等創新舉措,推動電子證照信息共享,應用電子簽名、電子簽章、電子檔案等審批系統信息化個性化服務。因此,借鑒深圳經驗,建立審批監管和服務一體化平臺;制定審批監管服務一體化協同工作標準化業務流程,從“重審批輕監管”向“優審批強監管”轉變;通過企業注冊信息和相關數據,判斷企業的服務需求,精準推送信息,從而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青島市領導力研究中心 倪慶東)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