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8月24日1版
用“三化一型”激發功能區發展活力
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關鍵的人”。要激發一個區域的發展活力,人的素質和能力更是關鍵之關鍵。
近日,市全面推進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公告,為進一步擴大選人視野,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高素質干部隊伍,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和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按照“全體起立、擇優選聘”的原則,面向全市公開選聘管委會中層正職及以下工作人員。緊接著,青島膠州灣綜合保稅區管委會、青島環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也面向全市公開選聘副主任。
這不是青島第一次公開選聘功能區領導班子及相關工作人員。去年,青島聚焦功能區改革,首批確定5個功能區先行試點,按照“全體起立、重新上崗、擇優選配、統籌安排”原則,公開選聘管委會主任、副主任。隨后又完成了管委會中層正職及以下工作人員的選聘工作,重點突出“三化一型”素質能力,成功實現了“兩精簡一提升”。打破條條框框,不搞論資排輩,就看干部有沒有激情、敢不敢擔當、符不符合功能區改革的需要,誰能干誰上,誰能擔當得了誰上,誰有本事誰來干。這無疑是開青島歷史先河之舉。
為什么是功能區?功能區作為全市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對推動全市擴大開放、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集聚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功能區能否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關鍵看能否激發出干部的內在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激情活力。選聘干部的思維、境界、胸懷、效率、打法、能力,決定著功能區未來的發展境界、改革力度、創新程度和開放水平。
青島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序幕”拉開以來,各功能區緊緊圍繞市委“瘦身、強體、放權、搞活”的要求,從改革中找出路,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把改革作為抓落實的“沖擊鉆”,不斷裂變新要素、催生新動能。比如,青島高新區全面推動薪酬分配市場化,極大地激發了全區干部隊伍創業熱情,上半年生產總值增長5.5%、居全市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樣居全市首位。
功能區改革的核心在于一個“活”字,搞活思想、搞活體制、搞活干部隊伍,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在于人。通過公開選聘,一批具備“三化一型”高素質的干部隊伍被充實到管委各個崗位上,他們更加年輕、更有想法、更具魄力,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改革,加速改變各功能區不同程度存在的動力缺失、活力衰減、能力不足等問題,讓功能區真正發揮好“排頭兵”“主陣地”的作用。反之,在功能區改革后全新的管理方式、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獎懲激勵等體制機制下,新選聘的干部隊伍更加充滿活力,干事創業的激情充分迸發,在推進功能區創新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鍛造了自己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和開放型的素質和能力。
站在國家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最前沿的青島,是國家最早設立開發區的城市之一,目前擁有各類省級以上功能區24個。唯有讓“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和加快推進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融合、互為促進,才能真正把功能區打造成為青島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創新創業的聚集區、優化發展環境的示范區,從而帶動全市各領域各方面進一步掀起創新改革新高潮,奮力走出一條以開放創新引領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