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7月1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大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崔衛東同志就《高效青島——“青島政務通”APP2.0版升級暨審批服務“智能辦”平臺上線》進行發布解讀,市大數據局副局長張艷同志陪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同時,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張會佐同志就《高效青島——“青島政務通”APP2.0版升級暨審批服務“智能辦”平臺上線有關提升行政審批》進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
青島市掌上辦事服務平臺升級改版
7月1日起“青島政務通”APP2.0正式上線運行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8.9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3%(截至2020年3月)。為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在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中的作用,自2019年起,市大數據局加快推進政務服務“移動辦”,打造整體聯動、部門協同、區市統籌的移動政務服務體系,建成了全市統一的掌上辦事服務平臺—“青島政務通”APP。
2020年,“建設掌上辦事服務平臺”已納入我市“市辦實事”范圍,并列入高效青島建設攻勢的重要攻堅任務目標。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市大數據局對標“i深圳”“浙里辦”等移動政務服務客戶端,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中的熱點問題,對掌上辦事服務平臺進行了全新升級改版。改版后,“青島政務通”將以全新視覺形象和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與廣大市民和企業見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改變和提升。
一、掌上辦事服務平臺全新更名
前期,我局組織開展了“青島市掌上辦事服務平臺公開征名活動”。活動共征集到市民對APP名稱的投稿1448份,對APP宣傳語的投稿1240條,參與市民人數543人。經過評選,最終確定“青島政務通”的2.0版本,更名為“青e辦”。“青”是青島的“青”,代表青島,“e”是小寫英文字母e,體現互聯網元素,“辦”是辦事的“辦”,體現辦事服務功能,“青e辦”取自輕易辦諧音,意在讓市民輕松、容易的辦理政務服務事項。
這也標志著原“青島政務通APP”由過去以政務服務為主,向綜合辦事類APP轉型取得重要進展。下一步,我們的工作人員,將會聯系參加征名活動并獲獎的市民,兌現有關參與活動的獎勵。
二、重點應用和區市分廳全新上線
我市“掌上辦事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始終堅持以“關注民生、服務民生”為核心,通過業務聚合、技術融合和數據整合,構建移動辦事服務生態體系,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撐。今年以來,我們組織各部門事項進行移動化改造。通過逐步整合分散建設的應用,推動統一掌上辦事服務平臺事項全覆蓋。截至目前,“青e辦”APP已整合發布了50多個部門、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區(市)級服務事項1500多個。
新版本中,我局組織新接入了審批服務“智能辦”應用,該項服務目前是全省首創、國內領先,已實現了30個服務事項的智能化辦理,一會兒市行政審批局張會佐副局長會向大家做詳細介紹。在市醫保局的大力支持下,新整合接入了醫保查詢、醫保辦事、公共服務查詢等17項與醫療保障密切相關的服務,實現了醫療保障服務的“掌上一站式”辦理。同時,與市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服務,如疫情防控、社會保障、公積金查詢辦理、不動產登記等,在本次升級中都進行了重新組織規劃,市民在APP首頁中可以方便的查找并使用。同時,市南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等移動端分廳建成上線,“青e辦”成為覆蓋市、區(市)兩級辦事服務的手機端辦事總門戶。
三、打造“一碼通城”特色應用
今年,根據高效青島建設攻勢的部署要求,我們依托“青e辦”APP開展了“一碼通城”工作試點,組織各級業務部門在政務服務、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領域,拓展“刷臉、刷碼”應用,推動“無感通行”。
本次升級改版后,我們在“青e辦”APP底部顯著位置建設了“一碼通城”板塊。目前“一碼通城”應用已整合了電子健康碼、電子身份證碼和電子社保碼等3類“碼上服務”,市民通過APP實名認證并登陸后,可以方便的出示本人健康碼、電子身份證碼和電子社保碼。其中,電子身份碼已可以在市、區兩級政務大廳的1700余個事項中出示使用。電子社保碼具有移動支付、線上身份認證、社保參保信息查詢、指定醫院預約掛號、線上業務申辦等多項功能。
后續,我們將逐步組織整合公安“一碼通”、電子醫保憑證碼、公共交通出行碼等其他各類二維碼,打造一體化“碼包”,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亮碼、掃碼服務。
市民在使用“青e辦”APP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意見建議,可以通過“找茬窗口”向我們反映,也可以撥打24小時服務電話(0532-82898451)進行咨詢。
下一步,市大數據局將全面加快落實高效青島——數字政府建設的各項攻堅任務,全面組織各類移動端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資源聚合,規劃建設重點、熱點服務專區,打造一批移動端亮點應用。通過“青e辦”平臺的持續、快速迭代升級,打造服務規范化、體驗便捷化、建設集約化的移動端網上“服務超市”,滿足企業、群眾對辦事服務便捷、高效、多元的需求。
2020青島市民最喜愛的掌上政務服務應用評選方案
一、背景與目的
為加快落實高效青島建設攻勢攻堅任務,做好2020年市辦實事工作,滿足企業群眾對政務服務便捷、高效、多元的需求,市大數據局將組織開展“2020青島市民最喜愛的掌上政務服務應用”評選活動。通過評選活動,進一步展示我市數字政府建設成果,提高我市政務服務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應用。
二、組織與原則
青島市大數據局組織成立“2020青島市民最喜愛的掌上政務服務應用評選活動組委會”(以下簡稱組委會),青島市信息化促進會和青島市大數據發展促進會依法依規承辦本次活動。評選活動遵循“依法依規、公平公正,自主申報、共同推介”的原則,多方位擴大活動影響,共創青島市政務服務蓬勃發展氛圍。
三、評選范圍
參加評選的應用,主要包括接入“青e辦”APP的政務服務應用和各區市、部門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上發布的移動政務服務應用,并需在2020年8月31日前投入運營。
四、申報條件與渠道
本方案發布第二日起,申報主體可登陸“2020青島市民最喜愛的掌上政務服務應用評選活動”官網進行注冊登記。同時,將在“青e辦”APP開通“2020青島市最受市民喜愛的掌上政務服務應用評選活動”專區。
五、應用審核與展示
組委會將對申報主體提交的應用進行初步審核,審核截止時間為2020年9月30日12:00。審核通過的應用將在“青e辦”APP、評選活動官網同步展示。
六、投票與評選
2020年10月1日起,市民可通過“青e辦”APP、評選活動官網和“青島政務網”微信公眾號,進行網上投票。投票截止時間為2020年10月14日24:00。2020年10月15日起,組委會將邀請政務服務領域專家進行專家評審,媒體代表進行媒體評測。根據評審和測評結果,組委會將最終確定獲獎名單。
青島“智能辦”平臺發布首批30項“智能辦”事項
今年以來,市行政審批局認真落實省委“重點工作攻堅年”要求,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實2020年高效青島建設攻堅任務,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理念,在全省率先建成支撐市、區兩級“智能審批”改革的綜合性、一體化平臺——青島“智能辦”平臺,發布首批30項“智能辦”事項。
一、平臺運行情況
“智能辦”平臺和30項“智能辦”業務于5月7日上線試運行,一個多月以來,結合運行情況,我局對平臺功能和業務流程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完善。6月30日,“智能辦”平臺將通過“青島政務通”APP2.0版正式上線運行。本次發布的30項“智能辦”事項中,涉企事項28個,覆蓋社會團體印章備案、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遺失補發、人力資源服務許可(延續)等12個業務領域。
二、“智能辦”平臺的亮點優勢
與“網上審批”相比,“智能辦”亮點更加突出。可概括為“三個更加”,即:技術平臺更加先進,業務流程更加規范,成效對比更加直觀。
一是技術平臺更加先進。以技術賦能改革創新,“智能辦”平臺具備智能審批事項自主定制、動態管理、自動發布、情景導服、智能表單、成效分析等功能。借助智能流程引擎和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全共享,極簡辦,瞬時批”,為我市推進審批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是業務流程更加規范。本次上線的30個“智能辦”事項全部為區(市)級審批事項。依托“智能辦”平臺,每個事項上線之前都經歷了“區(市)先行探索”和“市級統一規范”兩個階段,確保所有“智能辦”業務嚴格按照“五個零”(“網上辦理、受理零窗口”;“信息共享、審核過程零材料”;“自動比對、審批(核)零人工”;“主動送達、領證零跑腿”;“全程留痕、紙質材料零提交”)標準規范化運行。
三是成效對比更加直觀。從“跑動次數”“填寫信息數”“遞交材料數”3個維度對“普通辦”與“智能辦”進行對比,用數字量化改革成效。辦事群眾通過系統操作頁面,可直觀看到,本次發布的30個事項,提交材料數量全部精簡到1個以下,其中22個實現了業務信息“零填寫”,15個實現材料“零提交”。通過智能比對“免填寫”的數據項合計284項。操作便利性大幅提升,實現“秒批”到“秒報”的升級!
以“從事出版物零售業務延續《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為例,實現智能審批后,需申請人填寫的業務信息從原來的19類精簡到4類,提交的材料從原來的3份精簡到0份,辦理時限從原來的1個工作日縮短到“即報即批,瞬時辦結”,即由系統自動比對并發送比對結果,申請人確認后,即可完成整個審批過程,實現“智能申報、自動填表、無人審核”。業務辦結后,系統會將業務信息、辦理結果、業務咨詢電話主動推動到申請人手機上,讓申請人享受到“隨時查、隨時問”的貼心服務,極大地方便了企業群眾辦事!同時,“智能辦”過程中,也實現了信用信息的共享比對、自動檢索,對于有嚴重失信行為的“黑名單”用戶,平臺將會提示只能進行人工審批,讓守信者受益,失信者難行!
下一步,市行政審批局將依托“智能辦”平臺,持續提升我市審批服務智能化水平。一是進一步擴大“智能辦”事項范圍,年底之前“智能辦”事項力爭達到180個。二是按照“示范引領,標準推廣”原則,逐步推進全市范圍“智能通辦”。三是探索推進“無感審批”,讓企業群眾辦事“省心”“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