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逢“十四五”開局之年,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在這一特殊時點舉行的2021年全國兩會備受矚目。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極簡”,用時僅57分鐘,但言簡意賅,內涵豐富,看點很多,其中不少部署安排對于青島而言,蘊含著重大機遇。

觀象君梳理發現,青島在科技創新、數字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工業互聯網、擴大內需、擴大投資、對外開放等8個方面具備相當的基礎和優勢。如果能積極對標、對表,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就能在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作出應有貢獻,同時實現自身更大的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01
關鍵詞:科技創新
報告原文: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功組建首批國家實驗室。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觀象君解讀:
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只是在“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部分,用了100多字的篇幅來部署如何“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10處提到“科技創新”,并拿出大量篇幅闡述如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造成重大沖擊,破解“卡脖子”難題迫在眉睫。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并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擺在了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用意深刻。

青島創新資源豐富,在國家創新體系,尤其是海洋科技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青島的突破口很多,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助于區域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強化原始創新能力。青島具有戰略、區位、高校、人才等優勢,有底氣、有責任爭取布局國家科學中心。
日前發布的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在“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章節明確提出“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創建為牽引,青島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就能再上臺階,就能為城市邁向全新未來“賦能”助力。
02
關鍵詞:數字化
報告原文:
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
觀象君解讀: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影響著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的雙重影響下,數字經濟顯現出巨大的生機,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引擎,成為引領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數字化進行了安排部署,就是要將中央的頂層設計落到實處。對于曾經錯過信息化和消費互聯網等浪潮的青島而言,數字化是絕不能錯過的重大機遇。
牛年正月初六下午,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在主持召開數字青島建設工作現場會議時指出,建設數字青島對于加快高質量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要把數字青島建設擺在青島發展全局中去考慮,作為當務之急,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建設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
日前發布的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將“發揮數字牽引作用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單列一章,對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強化數據資源、網絡安全和數字設施支撐,提升數字生產力、競爭力作出全面部署。
在“十四五”時期,城市數字化轉型已被普遍視為城市下一步發展的關鍵策略。青島應當立即行動起來,早部署,早行動,力爭在數字化這條新賽道上贏得優勢。
03
關鍵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報告原文:
扎實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
觀象君解讀:
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上指出,要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這對青島拓寬發展新空間,厚植發展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青島應當更好發揮在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作用,加快利用國際資源向內輻射,利用國內資源向外輻射,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競爭力、發揮港口門戶城市優勢。
去年以來,青島與黃河流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一系列務實合作已經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應當繼續做好“黃河文章”,落實黃河流域省會和膠東經濟圈“9+5”城市陸海聯動合作倡議,以暢通沿黃流域循環為切入點,推動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依托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加強與鄭州、西安、成都等自貿試驗區城市互動發展,打造聯動黃河流域、服務北方、輻射亞太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更好配置全球資源。
總之,青島要想增強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節點,必須加大與沿黃流域陸海協作,真正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龍頭的龍頭。
04
關鍵詞:海洋經濟
報告原文:
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
觀象君解讀:
發展海洋經濟歷來是政府工作報告的熱詞。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提法是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指向性更明確。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是青島最大的優勢和特色。1984年,青島被列入首批全國沿海開放城市,領風氣之先。改革開放40年來,青島發展的每一步,都與海洋密切相關。
“十三五”期間,青島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特別是去年以來,青島發起經略海洋攻勢,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十三五”期間,青島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到13.3%。2020年,預計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9.3%。
面向“十四五”,青島如果不能發揮海洋這一優勢特色,那就是“自廢武功”。“十四五”期間,青島要建設“四個城市”,領銜的就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并拿出一節的篇幅專門部署如何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目前,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爭奪非常激烈。青島應當率先而為,趟出一條路子,為經略海洋作出青島貢獻,為青島走向未來提供澎湃的海洋助力。
05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
報告原文:
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觀象君解讀:
這已經是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四年提出發展工業互聯網了。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制造業的“必由之路”,發展工業互聯網成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長期性、戰略性部署。
去年以來,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疫情的雙重作用下,工業互聯網成為超級風口,誰能站上這個風口,誰就能迎風起飛。眼下,各地紛紛布局工業互聯網,搶占新賽道。可以預見,“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

去年以來,青島把發展工業互聯網作為城市崛起的絕佳機會,旗幟鮮明地提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目前,已經全面起勢。下一步,應該抓住難得的窗口機遇期,乘勢而上,促進企業、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集聚,構建涵蓋工業互聯網平臺、系統解決方案、新一代網絡設備等領域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培育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全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擔當起驅動青島未來的強力引擎。
06
關鍵詞:擴大內需
報告原文: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緊緊圍繞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進消費與投資有效結合,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觀象君解讀:
擴大內需已經成為融入新發展格局,和城市贏得未來的一個關鍵之舉。不論是深度融入和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還是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都離不開內需的強大助力。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青島都是“眼睛向外”,以外需為導向,發展外向型經濟,這成就了今天的青島,但“路徑依賴”也使得青島內需挖掘不足,尤其是對山東和北方地區的輻射力不夠。
開局之年,青島要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深度融入強大國內市場,增強高端要素聚集、協同、聯動能力,促進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更好地發揮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07
關鍵詞:擴大投資
報告原文:
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優先支持在建工程,合理擴大使用范圍。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100億元。繼續支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
觀象君解讀:
疫情之下,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馬車一度失速,但很快穩步回升,復蘇態勢不斷鞏固。2020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9%,為GDP正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投資到位資金比上年增長7.8%,增速比上年加快3.3個百分點,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速高達32.8%,資金充裕為投資逐步回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作出安排,可以預見,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還將迎來一個快速增長期。青島應該早做安排,積極爭取中央預算投資。
近年來,國家戰略疊加的青島已經成為投資熱土,“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成為廣泛共識。青島投資增速屢創新高,2019年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6%,增速創近七年新高,列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為拉動經濟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
但去年以來,投資增速出現回落。2020年的投資增速只有3.2%,這個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前排城市相比還有差距。
2月26日,青島舉行全市項目集中開工活動,270個計劃總投資2984億元的一批項目集中開工。這些項目的集中落地建設將在青島這片熱土形成眾多新的增長點,成為厚植發展優勢的新動能,為今年青島投資和經濟平穩可持續增長、城市能級進位爭先提供有力支撐。關鍵是要落地落實,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
當然,擴大投資不是盲目投資,不能“撿到籃子里都是菜”。政府工作報告在投資前面加上了“有效”這個定語,這二字強調了投資必須注重質量和效益,投資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市場運行規律,契合人民實際需求。青島應當把擴大有效投資的主要著力點是那些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意義,連接穩增長、調結構與惠民生、補短板領域的公共服務投資,把錢花在刀刃上。
08
關鍵詞:對外開放
報告原文:
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加強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自貿試驗區融合發展,發揮好各類開發區開放平臺作用。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盡早生效實施、中歐投資協定簽署,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
觀象君解讀:

青島立于開放,興于開放。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宏偉藍圖,讓青島站在了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機遇疊加,為青島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級拓展了戰略空間。
青島匯聚了一批開放載體和平臺,尤其是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等重大平臺,為青島擴大高水平開放、匯聚全球要素資源、集聚高質量發展強大動能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青島還肩負著跨境電商綜試區、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企業對企業直接出口、出口海外倉等多項國家試點,機遇空前,大有可為。
尤其是RCEP、中日韓自貿協定等多雙邊區域經濟合作對青島意義重大,青島在大循環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雙節點”價值將進一步凸顯,“鏈接”作用進一步發揮,這是青島推動格局重塑、實現進位趕超的絕佳機遇。應當密切跟蹤,率先而為,先行先試,闖出一條路子來。

機遇就擺在面前,關鍵要看會不會抓,抓不抓得住,抓不抓得好。青島應當把自身的發展放在全國發展大局中進行考量,在國家的開局起步中,順勢、乘勢、聚勢,實現城市開好局,起好步。
作者 | 沈默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