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個平凡人,都值得被看見。青島早報聯合觀海新聞、掌上青島,全新開啟《你好,追夢人》系列主題街拍,用鏡頭捕捉身邊的溫暖時刻,用照片定格每一個充滿煙火氣的瞬間,用文字講述每一個平凡人的溫馨故事,并將照片現場打印送給圖片里的TA。
前幾期的鏡頭我們對準了批發市場、小吃店、老式照相館、文創店、攝影器材店……今天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來到“小青島公園”,島上有群“守島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守護著這個“家園”。 “你好師傅,剛才給你拍了張照片,打印出來送給你! ”“喲,拍得真好,太感謝了! ”小青島公園安保組組長王曉東說道。

關于“小青島”,有這樣一個神話傳說:天上有位彈琴的仙女,看上了一名青年漁民,就從天上飛下來,與他結為夫妻。每當丈夫出海時,她就坐在小島上彈琴,傾吐自己的相思之情;同時用琴聲,為遠行的丈夫導航。玉皇大帝知道以后,大為震怒,認為觸犯天規,便派天兵天將下凡懲罰。琴女忠貞不渝,撞死在島上,但是她的琴聲時常在島上縈繞,為船導航,后來人們便把小島叫“琴島”。
工作34年 踏實淳樸“守家園”
3月9日,記者來到小青島公園,“不要在礁石上玩耍,危險!快上來! ”正在巡邏的王曉東用喇叭喊話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當看到游客安全回到岸邊后,他開始跟記者聊起了當“守島人”的經歷。
“我1987年就到市南海濱管理處工作了,那年我19歲,一干就是34年。我們的工作主要在沿海一線的各個景區,我在棧橋和小青島公園都呆過,但是跟小青島最有緣! ”王曉東說,他當年一就業就分配在小青島公園工作,后來去過棧橋,然后又回到了小青島,對小青島很有感情,主要工作是安保和環衛,這么多年,整個島對他來說就像第二個家。
王曉東告訴記者,起初他對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很滿意,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才開始喜歡,現在他對這份工作是熱愛并且投入。 “就業的時候才19歲,年輕嘛!想著自己還有一身的‘武藝’沒施展,就這么干安保和環衛,太沒追求了,是父母勸導我先踏實工作,不管什么職業都一樣可以干出彩。后來接觸了實際工作之后,才發現這份工作并沒有那么簡單!每天必須掌握潮汐情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關節炎是標配,風吹日曬是常態,皮膚一到夏天就像‘黑炭’一樣。即使這樣,我還是很熱愛,能用這種方式守護‘家園’,我挺高興的。 ”
“小青島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島,四面環海,雖說這樣,我們也需要24小時不間斷巡邏,每一小時巡一圈,看看有沒有漲潮時還在礁石上玩耍的游客,封閉的柵欄是否結實完好,地上有沒有垃圾等等,即使天黑之后沒有游客,我們也不間斷巡邏,以防意外情況的發生。 ”王曉東說,他們工作特殊,需要24小時值守,第二天可以回家休息。但是如果單位有情況需要增加人手時,即使在休息,他都第一時間趕去。
獲贊無數 島上助人是常態
記者跟隨王曉東來到員工休息室,一張沙發、一張桌子、幾把椅子,這就是全部陳設。 “別小看這么點東西,對我們來說已經足夠了,每一次巡邏后都要回來寫工作日志,沙發可以讓我們臨時休息。這里最重要的功能其實是幫助游客,有時碰到雨雪天氣,或者很冷的時候,我都會主動招呼游客進來避避,給他們倒杯熱水,讓他們緩一緩。看到每個游客沖我豎著大拇指點贊,并且笑嘻嘻地離開,自己也很欣慰。 ”王曉東說。
聊起巡邏經歷時,王曉東說:“巡邏的時候經常能碰到需要救援的游客,因為很多游客是外地人,他們不掌握潮汐情況,很容易被困,好在我們巡邏間隔時間短,所以總能及時發現。遇到這種情況,我會第一時間聯系海上救援中心,在等待救援時,我就跟游客聊天,讓他們放松心情,保持鎮定,不要緊張。 ”
“2013年,有一對從西安來旅游的小情侶,當時正在礁石上游玩,沒注意到漲潮情況,等我巡邏發現時,海水已經上漲到膝蓋的位置,小情侶非常害怕。我馬上聯系了海上救援中心,然后盡可能多地跟他們說話,讓他們放松心情。救援隊來得很及時,他們連聲道謝,還跟我互留了聯系方式。后來他們回到西安,兩人修成正果結婚了,特意打來電話告訴我好消息,現在逢年過節也會給我送祝福。 ”王曉東說,這份工作總是能幫助很多人,這也是讓他熱愛并且堅持34年的原因,每次幫助別人都覺得很開心。
“我是’守島人’,小青島是我第二個家。我在這見證一年四季的更替變化,夏天最好看,秋天海水最干凈,從哪個角度看都很美。歡迎大家經常來游玩,我在這等著大家。 ”王曉東說。(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肖夢婕 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唐婕 柳棟)

掃碼觀看“守島人”王曉東的故事。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