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里的街心花園小廣場被私家車占用,儼然變成了個停車場。不僅如此,居民樓下的空地也都被圈占嚴重,希望有關部門能調查處理。”近日,網友“護球”在本報輿論監督部郵箱留言,反映市南區青銅峽小區公共休閑小廣場變身私家車“停車場”、樓底公共空間被業主圈起來成了“自留地”的問題。
根據線索,8月22日,記者來到青銅峽小區實地探訪。該小區位于西陵峽路上,是一個老式的開放式小區。小區內樓宇密集,道路狹窄。小區主路的南端就是網友所說的街心花園小廣場,記者觀察,該廣場的面積約200平方米左右,橫七豎八地停了20余輛車,把本來就不大的廣場堵了個滿滿當當。
街心小廣場成了停車場。
記者觀察,小廣場與樓宇間道路相連,廣場東側還建有一座歐式涼亭,并配有桌椅供居民小坐。“按理說,這個小廣場是居民休閑的地方,本來不允許停車,可現在竟然成了名副其實的停車場!”一位業主嘆息道。記者在現場看到,廣場周邊位置也車滿為患,歐式涼亭周圍更是被私家車包圍。“這些車停得亂七八糟,極不規范,里邊的車要出來,挪車都要費半天勁兒。”另一位業主說起小區亂停車問題忍不住搖頭。
記者看到,小區樓宇之間的大部分道路僅2米寬,路面上停放著業主的面包車、三輪車和摩托車。小區主路也僅為兩車道,記者到現場時,主路上已停了多輛私家車。車輛進出都需找空檔錯車才能勉強通過。
附近業主透露,由于青銅峽小區緊鄰沿海游艇碼頭,周邊道路雖然規劃了停車位,但很多車位被旅游車輛占據,加之小區很多公共區域被圈占,小區內的小廣場就成為居民停車最后的“救命稻草”。一位小區業主表示,休閑小廣場亂停車問題是小區多年的“老毛病”,此前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就是解決不了。
一些業主向記者反映,街心休閑小廣場成了“停車場”,與很多樓底公共區域被圈占不無關系。記者在小區內探訪時發現,很多本來是公共空間的樓底空地,都被業主用植被或鐵柵欄圍擋起來,形成許多獨立院落。在小區東北側,記者看到,兩座樓之間一大片空地被一家業主私自“開發”使用,里面種上了各種花卉,儼然成了“私家花園”。在小區中央主路旁的一座居民樓,一樓業主直接在陽臺處開了個門,門外“開發”出一個小院。還有部分一樓業主將窗下空地圈起來存放雜物,晾曬衣物。“這些樓建于上世紀90年代,很多座樓下的空地都陸續被一樓業主圈占,做什么的都有,這也無形中擠占了有限的停車空間。”一位業主說。記者觀察,與青銅峽小區相鄰的青銅峽路和龍羊峽路,兩條路上各有三個出口,這六個出口附近兩側有一半以上的空地被居民圈占。
“小區本來停車位就少,公共空間又被圈占了這么多,想停車就更難了。如果能夠把這些圈占的公共用地空出來,規劃成停車位,肯定能有效解決小區停車難問題。”一位業主建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