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8日訊 通過工業互聯網“數字化管理系統”改造賦能,讓傳統企業實現質變。近日,觀海新聞記者從位于即墨的青島科技創新園獲悉,目前,轄區內海聯金匯電機、瑞華集團、耀杰時裝等8家傳統企業正搭載著“工業互聯網”這艘航母駛向“數字化”改造升級浪潮中。
走進青島科技創新園內的青島海聯金匯電機有限公司,一臺臺ERP終端看板正在自動下達、匯總流水線每天的生產訂單任務。“此前,在沒有上‘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時候,我們每天都需要召集所有產線的小組長,以會議形式下達每日的生產任務,由于是人工組織操作,布置每天產線任務用時較長,不利于部門之間快速反應,當天的產線生產情況只能第二天進行匯總和上報。”青島海聯金匯電機有限公司綜合部董雪梅部長說,自從引進“數字化”管理系統,直接用手機登錄系統發布每日生產任務,各小組產線根據終端面板即可進行日常生產任務的作業,而且產線作業數據由原來的2天縮減到實時反饋至ERP管理系統。

傳統企業“數字化”改造,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互聯網的精準賦能,讓企業從產業鏈管理、用工、周期、質量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質增效”,找到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新業態。
無獨有偶,在使用“數字化”管理系統賦能的傳統企業瑞華集團中得到高效運用,憑借“數字化”管理系統,剪裁人員利用率提高80%、制版人數減少50%、不良品率由原來的2%降低到0.06%、產品生產周期由原來20天減少到10天、設備利用率提高20%、管理效率提高30%以上。
來到青島科技創新園內的青島瑞華集團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現場,技術人員奔走在自動化、智能化一線……通過對數字化縫紉車間的改造,實現縫紉車間MES管理系統與先前構建的ERP信息系統及現在流行的芯片技術的數據無縫結合,改變了以往研發、設計、排版、運營、生產等環節,讓繁多的數據自動形成分析,并將數據實時反饋到MES管理系統。目前,通過工業互聯網“數字化管理系統”改造賦能,讓這家傳統服裝企業產品暢銷歐美、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等國家。
青島科技創新園負責人表示,加快打通企業融入“工業互聯網”數字化發展的“最后一公里”,著力構建新舊動能轉換基準點,讓工業互聯網在企業中得到最大化釋放,是當前傳統行業突破工業“瓶頸期”賦能增長的有效途徑之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鄒佳 文/圖)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