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18日訊 啟航“十四五”,點亮“數字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將“加快數字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作為獨立篇章,明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7.8%提升至10%,勾畫出未來五年數字中國建設新圖景。在構筑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中,推進智慧城市組織結構中的最小單元——智慧社區建設,必然是重要一環。那么,承載著提升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及人民幸福生活的“智慧社區”應該怎么建?
各地紛紛有不同舉措出臺,而在這其中,青島膠州市的做法獲得了《人民日報》點贊。
2020年開始,膠州市開放智慧城市場景,通過市場化運作,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引入青島海納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搭建膠州市綠色智慧住區服務平臺,給居民帶來便利體驗的同時,以數字化平臺提升城市管理能級。
而膠州市和海納云的聯合實踐,只是以智慧社區建設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宏大篇章的一個動人開篇。

以智慧社區提升城市社會治理能級
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依托社區數字化平臺和線下社區服務機構,建設便民惠民智慧服務圈,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社區生活服務、社區治理及公共服務、智能小區等服務。
作為樣板工程,在膠州順德花園社區,這樣的生活已經成為現實。依托海納云AIoT平臺,順德花園從老舊小區成功升格為數字化智慧社區。
3月17日下午,家住順德花園的李老先生買菜步行回到小區門口,面向機器識別人臉,大門隨即而開。“不用再帶門禁卡,刷臉直接開門,我們在家還可以通過手機給來串門的親戚朋友開門,更重要的是,外來人員沒有經過認證沒辦法隨意出入。”李老先生說,智慧社區的全新系統既方便又快捷,還給他們帶來了滿滿的安全感。
隨著順德花園改造完成,小區不僅加裝了電梯,進行了外墻保溫、外墻涂料粉刷、管線綜合改造、樓頂防水工程等硬件改造,依托海納云的底層技術搭建的膠州市綠色智慧住區服務平臺在順德花園社區正式投用。如今,在小區里,人臉識別安防系統、車輛自動識別、智慧路燈桿、智慧電梯等數字化“元素”隨處可見。

在海納云AIoT平臺的支持下,膠州市綠色智慧住區服務平臺解決了“標準不統一”、“場景體驗割裂”等行業痛點,通過安防、消防、出行等不同場景下設備都可以快速接入, 能夠將社區中人口、房屋、車輛、時間等基礎數據與空間地理信息相互關聯,建立人口、房屋、車輛、重點關注人員、事件等“五碼關聯”的統一數據庫,并支持與公安、教育、民政等多個部門的業務數據實現關聯互通,真正成為了服務社區居民、提高社會治理效率的好幫手。
作為未來智慧城市的基石,像膠州搭建的這樣的綠色智慧住區服務平臺的真正價值不僅在于“便民”,更在于“善治”。一個個數字化、標準化、規范化的智慧社區連接了起來,形成有序的基層社會治理網絡,為政府服務居民暢通數字渠道,同步實現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和創造居民高品質生活。
以物聯技術夯實智慧社區數字底座
推動智慧社區等城市“微單元”的數字化蝶變進程中成為平臺搭建者的前提,是具備技術賦能的能力。
以強大的物聯技術夯實智慧社區數字底座,是海納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據海納云CTO金巖介紹,海納云現有自研的海納云AIoT平臺是依托大數據、區塊鏈、邊緣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構建。其中,大數據技術用于提供海量物聯網數據存儲和管理的能力;區塊鏈技術用于提供物聯網設備間安全互信連接的能力;邊緣計算技術用于提供邊端-云端任務負載和任務快速協同的能力;人工智能技術則用于提供面向不同場景下人-事-物態勢分析與智能決策的能力。
目前,海納云圍繞自研物聯網平臺已申請知識產權數10項,發明專利多項,可處理包括高空拋物、人群聚集、正/反向尋車、以圖搜圖、車道占用、電子圍欄、視頻結構化在內的多個實際問題,在技術上已積累數十種人工智能分析模型,在實現效果上可減少人力成本30%、提高效率40%,從而實現全局聯動和業務閉環,變被動為主動,變事后追溯為事先預警。

今年3月初,海納云落子深圳,加上此前在青島、北京、杭州、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布局的科技研發中心,實現了全國6個研發中心,42個區域中心的布局,建立起物聯網、BIM、大數據三大核心技術平臺的硬核支撐。
基于這一體系,海納云不斷拓展終端應用,從智慧社區、園區智能解決方案拓展到智慧街區、橋梁監測等解決方案,向智慧城市的細分領域不斷縱深推進。目前在青島已經形成西海岸王臺智慧街區、海爾路立交橋等樣板。
前不久,工信部正式公布“2020-2021年度物聯網關鍵技術與平臺創新類、集成創新與融合應用類項目”名單,海納云申報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聯網平臺關鍵技術研發”,入選為關鍵技術與平臺創新類項目中青島市僅有的兩個項目之一。

締造生生不息的數字生態
“十四五”時期,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是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的大勢所趨。據住建部調研摸底數據,全國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共有約22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在不久的將來,對這22萬個小區進行數字化升級,是一項規模浩大的民生工程,承載著上億居民的美好期待,自然需要強大的數字生態力量作為支撐。
未來,產品被場景替代,行業被生態覆蓋。在物聯網時代,市場猶如黑海,黑海漫無方向,唯一的指令是用戶瞬間的體驗,而海納云正是以用戶最佳體驗為目標提出“黑海戰略”,通過自涌現、自迭代、自進化的生態進化論打造出一片生生不息的生態雨林,創建黑海生態樣板,打造不可復制的黑海生態。
在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進程中,把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海納云也正在構建開放協同的新型數字住區生態,橫向打通場景,縱向打通行業,打破企業和產業的邊界,以數字驅動“政產學研金服用”全鏈條要素,形成一個協同創新的物聯網“黑海生態”,生生不息,不斷迭代。

今年初,在海納云的牽頭下,6家核心運營管理機構聯合啟動了青島市“政產學研金服用”新型數字住區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目前共產出4個協同創新中心、4個服務平臺、1個孵化基地、1個產城創示范園區和1個基金,最終形成服務場景的融合和解決方案創新,以創新的智慧住區技術、產品和服務,實現新型數字住區產業生態融合,從而帶動全產業鏈提升。
未來,依托物聯技術的演進、數字平臺的迭代和產業生態的壯大,像海納云這樣以數字經濟為內核的企業,不僅是在引領百億級的產業集群,更是在點亮全新的數字時代。(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