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AI+醫療”取得新突破 百洋智能領跑大健康賽道

■百洋健康城市綜合體火熱施工中。 鄭欽澤 攝
今年以來,市北區搶抓建設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的新機遇,明確以5大賽場、17條賽道引領產業升級,推動城區高質量發展。在千畝大健康產業集聚區,龍頭企業百洋智能科技在“AI+醫療”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在大健康賽道上實現“變速超車”。
產業突圍,醫療AI進入臨床價值驗證期
攻克腫瘤是人類醫療史上不懈的目標,也是最艱巨的任務之一。眼下,由百洋智能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醫生云平臺”正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力推動者。
這一平臺從復雜的外科手術方案規劃、腫瘤患者綜合治療方案,到基因測序標注解讀,可提供各類應用級醫療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全場景賦能醫療領域。
“云平臺上有一款手術輔助系統,融入了BTSO智能影像腫瘤學科解決方案,可提供多模態CT-MR功能,通過3D成像,幫助外科醫生準確了解腫瘤全貌,從而制定精準的術前計劃,降低手術風險和手術損傷。它的人工智能算法融合精準度誤差范圍約0.6毫米。”該公司CEO李琴介紹。
據了解,智能醫生云平臺是百洋“醫療AI智慧體系”的一部分。2016年,在美國醫療衛生信息與管理系統協會(HIMSS)全球大會上了解到全球醫療信息化技術發展大趨勢后,百洋智能科技便著手將公司發展方向轉至AI,目前已發展成為以AI為特色的醫療信息化升級服務提供商。
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以AI智能研究院、智能醫療云平臺、智能營銷云平臺為主,以AI為特色的智慧醫療體系,聯合國內十多家頂級醫院研發不同醫療場景下的腫瘤醫療AI應用。
攻克難題,走自主研發轉型之路
“AI+醫療”這條賽道看似平坦,實則險象環生。作為技術壁壘較高的行業之一,核心技術常面臨著“卡脖子”的問題。因此,自主研發創新才是“硬道理”。
“近年來,百洋智能科技積累了數據標簽化和人工智能規則算法上的經驗,AI產品應用了領先的基于區塊鏈的聯邦學習技術,可以解決數據安全和多數據中心協同問題,不斷優化迭代。”李琴介紹,以自研的腫瘤診療路徑智能化平臺為例,它覆蓋了患者的全生命周期治療過程,包括院內治療和診后的院外隨訪數據跟蹤。
“對癌癥病人來說,術后五年生存率這一數據特別重要。”李琴說道,目前該產品的研發路徑就是朝著全生命周期治療方向發展,將來可連接智慧終端,患者利用一個可穿戴設備,便可即時收集身體素質的相關數據,并利用大數據進行健康分析、提出建議,或者健康預警,識別疾病發生的風險。
李琴介紹,公司自2019年開始承接建設青島市醫療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去年6月青島市醫療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示范基地項目獲批立項,眼下進入醫療大數據研究中心、智能醫學影像實驗室、影像AI復合組學科研大數據應用平臺、乳腺癌臨床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決策平臺、基于高通量測序數據的腫瘤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等五個課題的研發階段,進展順利。“這一平臺將不斷涌現出醫療AI產品及系統,實現成果轉化與應用落地,打造醫療AI產業集群。”
搶占賽道,建設千畝大健康產業集聚區
面對國內醫院AI應用占比不足50%的現狀,業內數據分析,2021年這一市場規模將至少達到75億元,醫療AI市場正是未來產業布局中的“藍海”。
近年來,市北區牽手百洋醫藥集團,在位于孤山北片區(唐河路、膠濟鐵路、孤山北麓及規劃長沙路合圍區域)的千畝土地上規劃建設國際大健康產業集聚區,將依托百洋醫藥集團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強大的區位支撐,聚集產業資源,力爭打造中國首個健康城市綜合體,并通過“一云三中心”的運營管理體系,最終建設成為“家家有醫生,時時能護理,常常做理療,人人懂養生”的“產居創”聚集圈。
截至目前,集聚區核心區已完成規劃編制,將建設國際醫療AI中心、國際健康城市客廳、療養院級別智慧社區、華醫醫養產業中心、配套學校等。目前,核心區全部15個地塊共383畝土地完成征收,國際健康城市客廳主體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即將進行室內外裝修。(丁 飛 易筱南)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