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3月26日5版
云頭崮水庫庫區存在違規種樹開荒、庫底散落各類生活垃圾、水庫管理范圍線成擺設等諸多問題——
一座水庫,4位社區河長守不住?
“近年來,有村民在水庫東填土種樹,水庫東南角成片的菜地越來越多,庫底空地垃圾隨處可見,完全不是景觀水域該有的樣子。”近日,市民周先生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城陽區夏莊街道云頭崮水庫庫區存在違規植樹、庫底被周邊社區村民肆意開荒種菜等問題,庫區的水環境遭到破壞。
記者上網查閱發現,曾有市民反映,夏莊街道云頭崮水庫靠近東側的位置,自2016年起有人圍建水塘,造成水庫庫容縮減。2020年4月,市民在城陽區政務網反映,目前云頭崮水庫整體環境較差,且無人管理,建議有關部門對水庫進行保護整治。看來,周先生所說的情況是云頭崮水庫的“老毛病”。
根據周先生提供的線索,3月19日,記者驅車沿玉虹路前往云頭崮水庫實地探訪看到,水庫的水位較低,大堤護坡和部分庫底裸露,水庫東側地勢稍高的地方被開墾成十幾塊大小不一的菜地,地頭上還搭建著簡易棚子,放著水桶、木頭,有的還筑起了籬笆。

有居民在云頭崮水庫管理范圍線內開荒種菜。
記者在水庫庫底的一塊菜地前看到一塊寫有“云頭崮水庫管理范圍線”的界碑,而在管理范圍線內,村民種植的大蔥已有30厘米高,蒜苗也高出地面一大截。“水庫的水位不高,一出現干涸的地方,就有村民在此平整開荒。”一位在水庫垂釣的市民說,“水面縮小到哪里,開荒的地塊往往就延伸到哪里。”
在水庫中央,一塊與大壩相連的陸地是城陽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霸王臺遺址,同樣被周邊居民私自圈占,開發成小塊菜地。
沿水庫東側的田間小路向北,記者看到了周先生反映的違規栽種的樹木,栽種樹木的位置位于水庫的東側,水庫周邊社區將此地填土之后,栽種了樹木。“從前年開始,周邊社區在水庫北側一圈一圈地填土種樹。”周先生說。
2020年,周先生向城陽區相關部門反映了云頭崮水庫違規填土種樹的現象,相關部門卻遲遲沒有整改動作。
無奈之下,周先生今年再次向城陽區有關部門反映水庫填土栽樹未整改情況。這次相關部門答復稱,夏莊街道和城陽區水利執法部門多次到現場查看,發現確實存在違規填土和種植問題,已給太和社區下達了口頭和書面的整改通知,要求恢復原貌。
然而,時至今日被要求整改的地方毫無改觀。周先生說,“從去年到現在,又拖了大半年時間。”
種菜種樹讓庫區范圍日漸萎縮,而水庫干涸后,庫底散落的各類生活垃圾同樣令周邊居民“痛心”。記者沿水庫西側大壩斜坡臺階步行至壩底,一處垃圾堆格外顯眼,各類飲料瓶子、塑料袋以及垃圾焚燒后留下的灰燼堆成一堆,而這個垃圾堆四周散落的垃圾一直延伸到水邊。“市民到水庫庫底干涸的地方野炊燒烤,垃圾隨手就留在了這里。”水邊一位垂釣愛好者說。

垃圾散布在水庫邊無人清理。
散落垃圾的情況在水庫南岸也格外明顯,成堆的水果皮、啤酒瓶、包裝紙隨處可見,不少碎小的垃圾隨風落于枯草和蘆葦叢中,甚至水庫南岸斜坡上還有一堆建筑垃圾。“我們沒看到有人管理水庫的環境衛生,往水庫東側走,會看到更多的垃圾。”在此垂釣的市民說。
記者自西向東繞行水庫一周看到,水庫內多處地方堆放著生活垃圾,并留下了焚燒的痕跡,而這些垃圾所在位置多在“水庫管理范圍線”之內。
記者在云頭崮水庫西南側看到了“夏莊街道云頭崮水庫公示牌”。從公示牌標注的職責看,云頭崮水庫分屬于南屋石社區、太和社區和云頭崮社區,社區級河長共有四位,負責具體落實相應河段的管理、保護和防洪工作,以及街道總河長(或副總河長)、街道級河長部署的事項。而街道級河長的職責包括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
“從云頭崮水庫目前的情況看,社區級河長并沒有履行好他們的職責,沒有管理好這座水庫。”住在附近社區的居民們說。
針對居民反映的問題,記者致電水庫河長制公示牌上的監督電話,接聽電話的是夏莊街道農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據這位工作人員稱,有市民去年反映過云頭崮水庫填土種樹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街道和水利部門到現場查看過,確實存在填土種樹的情況,已經要求社區恢復原貌。
記者追問:“為何違規填土種樹的地塊至今沒有恢復原貌?”
這位工作人員回答:“云頭崮水庫治理工作已列入2021年區重點項目,開工之前再進行整理會造成投資浪費。”
記者繼續問:“項目何時能開工建設?”
夏莊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另一位工作人員稱:“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就水庫管理范圍線內垃圾問題,記者詢問:“水庫的垃圾有專人負責嗎?”
工作人員答道:“目前水庫有專人定期巡視清理,會再催促水庫管理員清理一下。”
記者又致電城陽區河長辦公室,工作人員稱,水庫管理范圍線內幾乎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包括種植高稈作物,傾倒垃圾都不可以。
2018年,城陽區印發《青島市城陽區水功能區劃》,云頭崮水庫水功能變為景觀娛樂用水,水質目標變為Ⅳ類。“云頭崮水庫靠近三個社區,希望相關部門將河長責任落實到位。”市民王先生說。(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記者點評
豎起公示牌,更要打出“行動牌”
水庫灘地肆意填土種樹、開荒造田、水退田進,各類生活垃圾遍布庫區,打破了水庫原有的生態景觀,受損害的不僅僅是水庫的水環境,還有長期生活于此的市民百姓。
河長制、湖長制已實施多年,大小河道、湖泊、水泊旁都立有河長制公示牌,目標也很明確,就是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城市建設總目標。然而,一座水庫配備4位社區河長,卻讓水庫環境出現了“燈下黑”,河道依舊有污水流入,水庫依然有垃圾散落。而且問題持續多年,居民反映多次,始終不見改觀。群眾反復投訴,是著急,更是痛心。
緣何設立河長、湖長?就是要更好地守護河道、水庫的自然生態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河長、湖長不僅僅是將名字落于公示牌之上,更重要的是要切實將公示牌上承諾的責任落實到位,將對河湖的管控落實到河長、湖長的日常行動中,真正用公示牌上的職責和目標守護好百姓身邊的綠水青山。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