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3月28日2版

田原宇教授帶領團隊深耕能源低碳高效利用,開拓“碳中和”領域新天地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CD區綜合實驗樓實驗室內,有一套名為“原油直接分級毫秒氣相催化裂解制化學品”的設備整整有5層樓高,運轉起來有些嘈雜。田原宇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鬧中取靜”,致力于煤、石油和生物能等低碳能源化工工藝設備一體化研究,攻克了一項項能源高效利用、低碳排放的技術難關。

田原宇(左)指導學生實驗。
日前,記者來到實驗室內,田原宇正帶領他的博士、碩士團隊做實驗、對數據,對設備做細微的改良。“簡單來說,這套裝備工業化應用后會簡化現有的煉油流程。原油進入設備后先直接由液相轉成氣相,脫除了瀝青質和重金屬等有害物,然后氣相油氣再二次催化裂解制取烯烴和芳烴。這將會大大拓寬原油的使用范圍,提高原油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減少碳排放,實現原油高值化利用,為煉油行業升級轉型提供技術支撐。”田原宇說。
這項工作田原宇已經做了近20年。理論與實踐在循環往復中上升,田原宇牽頭攻克基礎理論、技術工藝、催化劑、技術裝備等重重“關卡”。現在設備已進入到熱態中試階段,將要進行鑒定驗收。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是田原宇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導實際工作的最生動實踐。田原宇告訴記者,我國在2030年前要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他的團隊積極創新能源綠色低碳高值利用技術,努力解決化石能源發展面臨的“天花板”問題,努力讓有限的化石資源在利用過程中更綠色、更低碳、更有效、更具高附加值。
田原宇牽頭開發的這套裝備,未來應用的領域不僅僅局限于原油,技術改良后還可以應用到煤、垃圾燃燒、廢塑料再利用等領域。實際上,田原宇還有多項能源高值化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到農業、沙漠化治理等領域。在他的推動下,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早在2019年就成為農業農村部“凈土行動”簽約的首所高校。這些年來,田原宇的成果頗豐,他承擔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課題、國家“973”課題、國家星火計劃項目等國家以及省部級和企業重大項目就有3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103項,其中美國專利13項;出版著作1部,發表論文209篇。就在采訪間隙,有農業部相關負責人給田原宇打來電話,尋求“幫助”。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通訊員 王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