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3月31日訊 自深圳會展業濫觴——1988年的荔枝節(“高交會”前身)舉辦至今,深圳平均每3天就會有一次展覽在會展中心舉行,不僅將深圳展覽總面積推至全國第四,會展中心也躋身全國展館前三。去年6月20日,歷經5個月的沉寂,深圳會展中心和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同辦深圳“首展”,為深圳會展業吹響重啟的號角。自今年3月4日復展以來,深圳共舉辦11場展會,展覽總面積約為104.25萬平方米,為2021年深圳會展業實現了良好的開端。

今年深圳展覽總面積將超600萬平方米
今年3月4日,2021春季全球高端食品展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這拉開了深圳會展業牛年序幕。隨后,深圳相繼舉行了家居展、婚慶展、智能零售展、化妝品展等共計11場展會。據深圳市會議展覽業協會提供的數據:3月展覽總面積約為104.25萬平方米。其中,深圳會展中心共舉辦5場展會,展覽總面積約為31.25萬平方米;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共舉辦6場展會,展覽總面積約為73萬平方米。

近年來,隨著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深圳會展業規模連年增長。據悉,2019年深圳舉行了121場展會,展覽總面積為395萬平方米;2020年深圳會展業受疫情沖擊,6月20日才恢復辦展,但全年展覽總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是國內主要會展城市中唯一實現增長的城市。3月29日,在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商務局副局長周明武介紹,2021年,深圳計劃有超過150場大型展會,展覽總面積會超過600萬平方米。另外,深圳還計劃今年全年參加全國各地的大型展會44場,從而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市場,促進經貿交流合作。
培育本土展會引進國際展會
去年3月,深圳市商務局推動實施《深圳市加快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覽,建設國際知名會議目的地,引領深圳會展業智慧化、綠色發展,加強境內外交流合作,優化會展業營商環境,持續提升會展服務,發展會展經濟。今年,深圳將多措并舉,圍繞“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建設國際會展中心城市目標,推進深圳會展業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優化展館布局,將盡快啟動國際會展中心二期的規劃和建設,加快完成建設“全球第一大會展中心”;積極爭取一批高質量會議活動在深圳落地,提升會議業整體水平,實現展覽業和會議業兩條腿走路。

除了大力培育本土展會,深圳還引進了一批高質量的品牌展會。商展百強名單中的國際重量級超大規模展會“中國國際橡塑展(CHINAPLAS)”由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首次引進,將于今年4月中旬舉辦,展覽面積35萬平方米。農業行業盛會“中國國際農產品展覽會(CATF)”將于今年11月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首次舉辦,展覽面積預計22萬平方米。據深圳市會議展覽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國際參展商比例的提升,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展會和UFI會員將實現增長,深圳會展業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探索“線上+線下”的雙融合式發展
由于疫情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并促進了線上展會的興起。去年,深圳率先將國際會展業創新發展大會改為線上舉行,之后“2020深圳國際智能制造產業成果(線上)交易會”“第十六屆云上文博會”等也相繼開辦。借助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的“東風”,深圳展會紛紛聯動線上渠道,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深圳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線上線下有一個“融合發展”的過程。線上展會因不受時空的限制,有其便利性,但展會要辦得好,現場的交流、洽談、磋商更能夠滿足交易市場各方的需求。“線上+線下”的雙融合式發展才是深圳會展業未來發展的趨勢。(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超 文/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