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毅主任
記者第一次聽到安毅的名字,還是十幾年前,當時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們醫院引進一名黑龍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這位十大杰出青年就是安毅。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如今成為中華醫學會山東省心血管病學 “杰出介入專家”,在青島醫療熱土深耕細作,探尋出一條科研、臨床診治、社會公益創新模式,廣受贊譽。
安毅,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心臟中心主任,教授,醫學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青島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分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分會山東省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心血管病介入分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心血管介入學會主任委員。
作為國家最早的博士后流動站培養的醫學復合人才——心血管專業博士后,他經歷了從碩士、博士到博士后,歷時八年專注心腦血管病的基礎臨床研究,奠定了從醫生涯深厚的根基和完美的知識架構。
1995年,安毅就率先開展中樞神經損傷康復研究,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參加全國“急性腦梗塞藥物溶栓”、“心肌梗死綠色通道”協作研究及亞冬眠腦梗塞康復基礎研究,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及科技進步獎;獲團中央頒發先進個人稱號、黑龍江省政府1996年度“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他先后赴日本、新加坡、德國接受介入技術培訓,熟練掌握冠心病介入手術,完成各類手術近二萬例,目前承擔著膠東半島地區的臨床會診及指導任務。主持的遠程網絡會診體系輻射30余家醫院,受眾人群近千余萬人。

海洋藥物支架斬獲國家專利
安毅的從醫生涯,有一件事令他頗感欣慰。他主持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新材料的研發,與中國海洋大學聯合研發出新型“海洋藥物支架”,該項技術通過層層審批驗證,已經獲得國家專利技術。這項技術實現了低碳環保高效,填補了國際支架藥物涂層的空白,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安毅讀博士后期間就已開始著手心臟支架藥物涂層的研究,來到青島工作后,繼續深入探索,利用海洋資源,十幾年的研發終結碩果,開創藥物涂層支架新紀元。
安毅教授介紹,這項技術的問世,將會極大降低心臟支架的成本,讓很多需要支架救命的患者不再對昂貴的支架望而卻步。支架上的涂層藥物,是從海洋的貝殼提煉出來的,貝殼物美價廉,支架整體成本就會降低。目前,臨床應用的藥物涂層支架仍存在再度狹窄的機率,海洋藥物支架里的復合納米載體羥丁基殼聚糖攜載CD133抗體溫敏膜作為涂層,有望成為攻克支架內再度狹窄難題的新型涂層材料。通俗地講,會使血管再次堵塞概率大大降低。同時,在動物模型證實,新型羥丁基殼聚糖涂層支架具有顯著的抑制新生內膜形成,促進內皮細胞的修復作用。這意味著海洋藥物支架也會縮短心臟支架植入后,受體者口服抗血凝藥物的周期。
創辦青島首個慢病管理工作站
2018年,青島市組建各具特色的多個專家工作站,其中設立了青島首家“慢病管理工作站”,安毅教授被聘為首席專家。作為青島慢病管理的權威專家,安毅遠赴青島幫扶結對子的貴州紫云縣,設立慢病管理工作站,開通遠程信息化互動平臺,把青島先進的醫療帶到國家貧困山區,實現醫療援助和幫扶,讓大山里的百姓享受了國家級醫療服務。
與此同時,慢病管理工作站輻射青島的膠州、平度、萊西、西海岸,威海等多個區域,提供遠程醫療服務。這種慢病管理專病三級互動的模式,也是安毅教授多年來致力于提高基層醫療水平所做的努力和心血的結晶。在安毅看來,作為一名專家,單純會看病是遠遠不夠的,對大眾最有價值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培育了多少團隊,提高了多少基層醫療水平,讓多少人不得病。

首創遠程互聯網問診模式
一位家住嶗頂附近年近六旬的老人,趕集市時突發胸痛昏倒,立即送往鎮衛生院。鎮衛生院的值班醫生不是心內科專業,向安毅團隊心臟信息中心呼救,醫生接到互救后,立即遠程指導給患者做心電圖,結合病人癥狀,初步判定有可能是突發心梗,當即派出救護車。從早晨5點老人趕集路上發作心梗,到早晨6點多已經在醫院做完疏通手術,脫離危險。這種模式極大縮短病人搶救時間,令人嘆為觀止。
早在2013年,安毅教授就已經創辦“互聯網+心臟信息服務體系”,這也是后來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醫院的雛形。安毅高瞻遠矚,先行了一步。2013年,他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心臟信息遠程診療醫院,創新一種模式,通過互聯網,與基層醫療機構結對子,專家下沉,進行遠程信息互動,實現時時監控。這也是國內較早互聯網+醫院的模式。當時嶗山區260多家基層醫療機構加入,實現中心化管理,基層醫療機構病人的心電圖,直接傳輸到網絡系統里,信息中心醫生給出精準診斷,指導基層醫療機構醫生用藥,跟蹤高危病人,使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平一路高歌。

20萬聽眾受益惠民公益講座
今年8月25日中午,記者在青島新聞廣播電臺收聽了一檔健康大學堂節目。主題是:心臟衰竭。主講人安毅教授詳細講解了心臟衰竭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2006年起,為配合國家提出的開展健康科普惠民活動,安毅與青島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頻道開設健康大學堂公益講座,每周一中午12:30到1點,安毅會準時出現在電臺健康大學堂節目中,他沒有時間去電臺的直播間,就在辦公室、手術室,甚至機場候機廳、吃飯的間隙給聽眾普及健康科普,半小時,20分鐘講座,10分鐘解答聽眾問題,已連續堅持了14年。14年,5000多個寶貴的午間時光,安毅全部奉獻給了廣大聽眾,累計聽眾達二十萬余人,為上萬聽眾解答了問題。膠州有一位聽眾,14年前的第一期開始收聽記筆記,一期不漏,已記錄三本厚厚的筆記。
安毅在電臺開設的“安博士話健康、安博士訪談錄、安博士話心臟”已經成為青島名副其實的健康科普品牌。

疑難病癥血管開通率位居國內前列
安毅自1998年起獨立完成第一例心臟支架手術,20多年來,他一直奮斗在心臟內科臨床,每年完成3000例以上造影支架手術,累計完成2萬例以上。安毅個人年手術量全省第一,居國內前列。介入治療居山東前列。他一天最多做40至50臺造影支架手術,技術爐火純青,一臺造影平均十幾分鐘,半小個完成一例支架植入手術。單純造影檢查,患者當天做當天離開醫院。植入支架手術,病人兩天即可出院。
安毅做事果敢,雷厲風行,善于做決斷,也正因此,經他搶救的心肌梗塞病人無數。心梗治療住院不超過三天,疑難病癥血管開通率位居國內前列。
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記者在網上看到很多關于對造影支架質疑的言論。安毅解釋,這是因為缺乏權威者的聲音。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只有造影檢查,才能準確地對心臟冠狀動脈的病變程度和未來潛在風險做一個精準的評估。有些可能一直吃著治療冠心病的藥物,通過造影檢查,可以不必服用了;而有的表面看起來健康的人,可能需要從此警惕了。
并不是做了造影就一定要放支架,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造影是一項檢查,只有在造影檢查時發現心臟血管堵塞超過75%甚至95%時,才需要植入支架。安毅強調,支架并非隨意植入,國家衛生部門有嚴格的指南標準,植入支架必須刻錄光盤,如果不符合支架植入標準,光盤上一目了然。當然造影更不能隨意而為,必須有癥狀或心電圖異常才會考慮。
名醫檔案
安毅,在冠狀動脈復雜病變介入診療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主持全天候24小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綠色通道,成功實現了從急診室到導管室90分鐘內血管再通治療。承擔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衛生廳基金項目、青島市科技項目多項,獲山東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一等獎1項,省市級二三等獎多項,國家級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抗內皮炎藥物譜篩查研究居國內領先地位;專項中藥復方注射液的辨證施治及在心腦血管病介入術后內皮修復中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發表SCI論著40余篇,參與編寫專著六部。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50名,其中多名碩士研究生以全國總分第一名成績,被北京“阜外心血管醫院”等國家級醫療機構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他培養的多名博士研究生已經成為本行業國家級核心骨干。
擅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壓等多種心血管疾病的診治,尤其在冠狀動脈復雜病變介入診療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開展了與周圍血管、頸動脈聯臺手術治療,同時在心血管疾病相關學術與科研方面具有顯著成就。
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他汀藥物對動脈粥樣硬化中調節性T細胞的影響。該項目以動脈粥樣硬化多因素及機制為研究對象,致力于早期預防,降低心腦血管病發病率,延長預期壽命。探討調節性T細胞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中免疫調節作用,以及他汀類藥物對調節性T細胞的影響是動脈粥樣硬化防治研究的熱點,目前該研究已經啟動,并取得初步成效,發表相關SCI文章5篇,并得到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門診時間:周一全天,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周三上午,青大附院市南院區名醫堂。(青報全媒體記者 張麗玲)
責任編輯:高靜文